[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0795.7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江;吕诗伟;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大铜业(天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2 | 分类号: | H01B5/02;H01B13/00;C22B15/04;C22B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廿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6 | 代理人: | 李蛟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低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铜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针对现有铜杆连接稳定性差,且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铜杆品质低等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包括铜杆本体,所述铜杆本体的一端中心轴设有连接槽,所述铜杆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柱。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处理;步骤二:铜液浇铸结晶;步骤三:铜铸坯加工;步骤四:低氧铜杆获取。本发明制备的低氧铜杆接头连接面增大,提高铜杆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低氧铜杆的导电性、抗拉强度,有助于降低铜杆内的含氧量,提高低氧铜杆的抗拉性、导电性,对废铜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低氧铜杆是指含氧量在200(175)—400(450)ppm的铜杆,一般拉制直径1mm的铜线时,低氧铜杆的优点比较明显。随着电工产业的发展,市场度电缆、导线等材料的需求及纯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低氧/无氧铜杆广泛用于指导电气线缆,尤其是8mm直径低氧铜杆,以其纯度高、氧含量低、杂质少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现有低氧铜杆的生产主要采用连铸连轧工艺,原料铜经过熔化、氧化、还原、出铜后,进入连铸连轧设备进行浇铸得到铜杆,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低氧铜杆普遍存在导电性差、抗拉强度低、容易断头的问题,给实际生产使用带来不便,且现有的铜杆连接端的接触面单一,不能将铜杆稳定有效的连接,因此会出现接头脱离的情况,影响铜杆的正常使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铜消费量高速增长,我国铜资源紧缺,铜精矿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而近年来废旧家电、废旧电机也迅速增长,废旧资源的随意抛弃造成环境污染。对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是我国铜工业弥补原料短缺快速发展的捷径,但是现有的废杂铜处理的品质较低,因此制备而成的铜杆使用性能也比较差,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铜杆连接端的接触面单一,不能将铜杆稳定有效的连接,因此会出现接头脱离的情况,影响铜杆的正常使用;现有的废杂铜处理的品质较低,因此制备而成的铜杆使用性能也比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包括铜杆本体,所述铜杆本体的一端中心轴设有连接槽,所述铜杆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铜杆本体的直径为8mm,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3mm。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高品质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处理;
原料的选用:原料包括含铜量99.8%以上的一级废铜20-40份、含铜量98.8%-99.8%的二级废铜15-25份、含铜量95%-98.8%的三级废铜35-65份;
投料熔融:将选用的原料添加进反射炉内,升温加热熔融,确保原料完全熔化;
除杂还原处理:向铜液中通入压缩空气,并向反射炉体内加入碎玻璃进行初步精炼,并进行除渣作业,加入石灰进行二次精炼,并除渣,完成二次精炼除渣后向炉体内通入天然气进行还原处理;
步骤二:铜液浇铸结晶:向自动浇铸机中导入铜液,经由结晶降温后生成铜铸坯;
步骤三:铜铸坯加工;
连轧加工:经牵引、校直、铣角、打毛进入轧机,通过连轧机以后形成铜杆;
步骤四:低氧铜杆获取;
集中存储处理:根据生产要求将低氧铜杆按照尺寸截断,或是通过绕线辊缠绕收集;
端头处理:将低氧铜杆的一端连接端加工为连接柱(12)形状,便于连接件的连接。
优选的,步骤一中原料包括含铜量99.8%以上的一级废铜20份、含铜量98.8%-99.8%的二级废铜15份、含铜量95%-98.8%的三级废铜6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大铜业(天长)有限公司,未经天大铜业(天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