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钼氢解木质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1088.X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邓利;崔傲腾;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2 | 分类号: | B01J27/22;C07G1/00;C10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钼氢解 木质素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一种碳化钼氢解木质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催化氢解技术领域。将可溶性钼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有机物碳源与多孔性载体使其混合均匀,经搅拌烘干后得催化剂前驱体,使其在惰性气体流中经管式炉高温煅烧,有机碳源在高温条件下将钼还原碳化形成碳化钼负载在多孔性载体上,得到目标催化剂。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避免了还原性气体的使用,以有机物为碳源,实现了碳化钼在多孔性载体上的均匀负载,减少团聚并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且碳化钼可与多孔性载体起到协同作用,促进木质素的加氢脱氧与解聚,使该催化剂具有更优的催化氢解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氢解技术领域,涉及在分子筛上负载碳化钼的催化氢解技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迫使人们去寻找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木质素作为一种自然界极为丰富的能源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中。传统习惯中大部分木质素被直接燃烧,导致了能量利用效率低的缺点。而由木质素裂解制备的生物油材料更容易储存和运输,且适用范围广,能够作为化学品合成的原材料,是一种极具使用潜力的新型能源。
木质素是由对羟基苯(H)、愈创木基(G)、紫丁香基(S)三类苯丙烷单体通过醚键、C-C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化合物。在经过一定步骤的热处理后会使木质素裂解为生物油和单酚类小分子。传统裂解木质素的方法包括热裂解和氧化降解等,但都由于反应条件苛刻和产生污染过多的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
木质素的催化氢解反应同样需要低成本和良好稳定性的高效催化剂。Pd、Pt、Rh、Ru、Au作为贵金属基催化剂在木质素催化氢解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其价格昂贵且难以从剩余固体中分离,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近年来,过渡金属碳化物(TMCs)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而备受关注,早期研究发现,过渡金属碳化物表现出典型的铂族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行为(J Catal 1989,117(2):371–83;Appl Sci-Basel 2018,8(2):19)。碳化钼是TMCs中的一员,在许多氢化反应过程中有着接近钌的催化活性。插入金属层之间的碳原子能够增加了金属原子间距,改变钼原子费米能级的d带电子密度,使其展现出与贵金属相似的催化性质。
现有技术很少有催化剂能够将大分子类的木质素解聚和加氢脱氧,形成高含量的单酚类物质和生物油类物质。
本发明碳化钼本身可作为高比表面积的块状结构催化剂,因此经高温煅烧负载后可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且碳化钼在多孔性载体上的负载可为催化剂提供金属活性位点,不仅能够完成小分子单体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反应,多孔性载体的规律性孔道结构也能够为大分子木质素提供解聚场所,从而与碳化钼起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木质素的加氢脱氧与解聚,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碳化钼与多孔性载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碳化钼氢解木质素催化剂的新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甲烷或乙炔等含碳气体作为碳源,制备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备多孔性载体负载碳化钼的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氢解活性,以解决木质素难解聚、芳香基团难以被有效利用以及贵金属催化剂稀少价贵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在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分步添加有机碳源,同时采用载体,再将前驱体通过管式炉高温煅烧,以制备所需催化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化钼氢解木质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钼盐与有机碳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使其络合,加入多孔性载体,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2)将步骤(1)所制备的混合体系于常温中充分搅拌,经烘干研磨后,得到碳化钼复合材料前驱体;
(3)将步骤(2)所制备的碳化钼复合材料前驱体再掺入步骤(1)中所用有机碳源,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高温碳化还原负载,煅烧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得到碳化钼氢解木质素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10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