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5644.0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汪华剑;马翔;邓玲恵;王洋;房凡;吴庆龙;陈煜;徐党旗;刘笑;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08;F23G5/44;F23G5/50;F23K1/00;F23J15/02;F23L15/00;F23L9/00;B01F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站 锅炉 焚烧 油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锅炉、空气预热器、送风机、一次风机、烟气净化装置、磨煤机、分离器、燃烧系统、煤仓、输煤皮带、螺旋式搅拌器以及混合器进料口;该方法能够在不设置中间油泥焚烧装置的条件下,通过对油泥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直接与原煤进行混合,通过锅炉已有的制粉系统进行粉碎和输运进入锅炉的炉膛进行焚烧,然后通过锅炉已有的烟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实现油泥的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煤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油泥是石油和生物质油等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由于油污泥是一种结构稳定、难以处理的危险废弃物,因此无法与传统垃圾一样使用简单的填埋法进行处理。现有的油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焚烧法、离心分离法、溶剂萃取和生物法等,其中焚烧法是处理成本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油污泥焚烧处理,主要是通过单独建立专用的焚烧炉来进行焚烧,一方面存在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焚烧炉建设审批难度日益增大、建设成本与日俱增,且油污泥燃烧后的热量回收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焚烧过程温度相对较低,炉膛出口烟气中后产生的烟气中可能存在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且排放烟气中存在的灰尘、NOx与SOx含量一般都远高于当前环保要求的超低排放标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全国不同区域都分布有数量巨大的煤粉电站锅炉,采用煤粉电站锅炉处理油泥是一种处理成本低、综合效益高的方案。采用这种方案处理油泥,一方面可以省去焚烧炉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煤粉电站锅炉具有燃烧温度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大幅提高油泥的热利用效率,且电站锅炉都已经有建成的烟气超低排放环保设施,可以实现排放烟气中的灰尘、NOx与SOx超低排放的问题。但油泥具有和原煤差异极大的理化性质,油泥的输运和燃烧的控制在现有煤粉电站锅炉系统里如何嵌入,形成一套能够解决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系统和方法,特别是不设让现有锅炉系统能够满足油泥的焚烧需要也是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系统和方法,能够在不设置中间油泥焚烧装置的条件下,通过对油泥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直接与原煤进行混合,通过锅炉已有的制粉系统进行粉碎和输运进入锅炉的炉膛进行焚烧,然后通过锅炉已有的烟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实现油泥的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电站煤粉锅炉焚烧油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泥特性分析,配置油泥调质剂,利用配置的调质剂对挥发性强且含水量较高的有油泥进行改性;
步骤2,将油泥和配置好的调质剂分别送入搅拌器,在搅拌器内充分搅拌均匀,利用调质剂对油泥进行改性,降低油泥的液态流动的物理性能和挥发性,使其与原煤具有类似的固体属性;
步骤3,将调质后的油泥送入原煤输送皮带,按设定的比例与原煤在输煤皮带上进行掺混,掺混的质量占比通过掺配适烧试验得到的最佳配比决定;
步骤4,掺混好的油泥和原煤送入现有制粉系统进行粉末化,然后通过送粉系统送入煤粉电站锅炉炉膛进行高温焚烧,焚烧过程是煤粉和油泥粉末的混合掺烧过程温度控制在1300~1600℃范围,以保证对油泥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混合掺烧过程的控制结合整个锅炉燃烧优化控制进行调节;
步骤5,原煤和油泥在在锅炉内燃烧产生的粉尘、NOx和SOx污染物,通过锅炉尾部烟道布置的脱硝、除尘和脱硫装置进行净化。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中,调质剂的配方是根据油泥的水分、挥发分具体指标,采用生石灰、粉煤灰和高岭土按质量百分数进行配置,配置的比例以生石灰为主,占50~60%,粉煤灰占20~40%,高岭土等其他矿物占比10~20%,各组分的最终占比由油泥的组分特点决定,通过前期不同组分占比的配方对油泥改性作用的热重分析实验效果对比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5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