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智能杆防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8234.X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柯;郭浩;柳志江;宋星灼;揣玉靖;容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B7/17;H02H9/04;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智能 防雷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网防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杆防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智能杆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根据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确定智能杆的防雷等级和应用环境;根据防雷等级和应用环境,选择雷电防护措施;根据雷电防护措施选择对应的防雷系统,并将防雷系统接入智能杆中,并根据供配电情况将防雷系统和智能杆中电子设备接地。本发明中防雷方案符合实际多功能智能杆的防雷需求,减少雷电对其电子设备干扰,延长多功能智能杆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杆防雷方法,属于电网防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功能智能杆是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求助、信息交互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基础设施,是未来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感知网络的重要载体。利用多功能智能杆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加载不同的信息化电子设备及配件,实现信息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投资。
由于多功能智能杆高度较高且其上设置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特别是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脉冲的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甚至永久性损坏。因此,通常多功能智能杆上均需配置防雷装置。现有的防雷装置只是将电涌保护器直接与地基钢筋进行连接,该防雷装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雷电对电子设备的伤害,但对电子设备仍然存在较大干扰,导致电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实际防雷需求,减少雷电对电子设备干扰的多功能智能杆防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智能杆防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智能杆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根据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确定智能杆的防雷等级和应用环境;根据防雷等级和应用环境,选择雷电防护措施;根据雷电防护措施选择对应的防雷系统,并将防雷系统接入智能杆中,并根据供配电情况将防雷系统和智能杆中电子设备接地。
进一步,雷电防护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和接地、磁场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雷击过电压防护和地电位反击防护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智能杆的防雷等级包括一级防雷和二级防雷,一级防雷采用与智能杆的杆体分体式设置的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和接地时,在智能杆的杆体内设置引下线以及与杆体同轴的金属屏蔽管,引下线设置在金属屏蔽管中,金属屏蔽管在底部单端连接接地排或人工接地体,引下线与杆体绝缘,接闪器设置在杆体的顶部,且与引下线的一端连接,引下线的另一端与接地排的一个端口连接,与接地排的第二个端口连接;接地排的第三个端口通过防雷接地引入线与埋设在地基中的人工接地体连接。
进一步,接地排包括防雷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引下线的另一端与防雷接地排的一个端口连接,电涌保护器与防雷接地排的第二个端口连接;防雷接地排的第三个端口通过防雷接地引入线与埋设在地基中的人工接地体连接。
进一步,二级防雷采用与智能杆的杆体一体成型的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和接地时,杆体作为引下线与接地排的一个端口连接,电涌保护器与接地排的第二个端口连接;接地排的第三个端口通过防雷接地引入线与埋设在地基中的人工接地体连接。
进一步,屏蔽的方法包括线路屏蔽和空间屏蔽,线路屏蔽是将智能杆中电子设备的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设置在屏线缆内;空间屏蔽是将智能杆中电子设备整个设置在空间屏蔽箱内。
进一步,合理布线是将连接智能杆上任意两电子设备之间的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设置在一侧,且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相互绝缘,减小线缆自身形成的电磁感应环路面积。
进一步,等电位连接的方法为:对于一级防雷的智能杆,将挂设在杆体上的电子设备连接杆体后,连接联合接地排,引下线连接防雷接地排;对于二级防雷的智能杆,杆体连接防雷接地排,挂设在杆体上的电子设备直接连接联合接地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8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