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9951.4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4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君;全英汇;刘智星;方文;杜思予;邢孟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雷达 自适应 抗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相邻脉冲正交性原则,对频率捷变雷达的跳频序列进行优化,生成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步骤S2,基于电磁环境的侦收信息选择在线跳频最优序列;步骤S3,频率捷变雷达按在线跳频最优序列发射波形;获取频率捷变雷达的回波矩阵并进行脉冲压缩处理,获得脉冲压缩矩阵;步骤S4,基于在线跳频最优序列生成与目标速度‑距离信息相匹配的字典矩阵,对慢时间域脉压信号进行频率捷变雷达的相参处理。本发明提高了频率捷变雷达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自适应抗干扰能力,使频率捷变雷达实现了更具针对性的干扰频带规避,具有更高的信干比,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频率捷变雷达,又称捷变频雷达、脉间频率捷变雷达,频率捷变雷达采用脉冲间载频随机跳变的雷达体制,因此具备优异的抗侦收与抗干扰的性能,近些年来,随着频率捷变雷达相参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频率捷变雷达在不同的雷达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频率捷变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应对频率捷变雷达进行跳频序列的优化,现有的优化方法为:首先基于旁瓣最优原则生成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然后在线随机调用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的波形,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抗干扰,并使频率捷变雷达具有抗分选能力和相参积累低旁瓣能力。但是频率捷变雷达所处的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在线随机调用离线优化跳频序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截获与抗干扰性能,但缺乏对干扰场景的针对性波形发射,因此随机发射优化波形序列并不是最优的抗干扰策略,也不能使频率捷变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干比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来提高频率捷变雷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的自适应抗干扰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相邻脉冲正交性原则,对频率捷变雷达的跳频序列进行优化,生成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
步骤S2,基于电磁环境的侦收信息选择在线跳频最优序列;
步骤S3,频率捷变雷达按在线跳频最优序列发射波形;获取频率捷变雷达的回波矩阵并进行脉冲压缩处理,获得脉冲压缩矩阵;
步骤S4,基于在线跳频最优序列生成与目标速度-距离信息相匹配的字典矩阵,对慢时间域脉压信号进行频率捷变雷达的相参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频率捷变雷达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自适应抗干扰能力;使频率捷变雷达更有效对抗跨重频的有源欺骗干扰、直放式与扫频式窄带瞄准式压制干扰;使频率捷变雷达实现了更具针对性的干扰频带规避,具有更高的信干比,并且与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相比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中基于相邻脉冲正交性原则优化获得的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中的一个序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中未基于相邻脉冲正交性原则优化获得的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中的一个序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中电磁环境实时频谱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频率捷变雷达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中二值化处理后的离线优化跳频序列库中的100个波形与电磁环境频谱进行内积运算结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9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压裂采油方法
- 下一篇:机载数据综合采集记录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