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0346.7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卢彪;邓伟梁;徐亮;周炳乾;黄晓韵;陈昌龙;徐剑;黄志豪;蔡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朱继超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吡啶 甲基 哌啶 甲酮双 盐酸 检测 方法 | ||
1.一种(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进行检测;
所述液相色谱法的条件包括:采用C18色谱柱,以及采用的流动相包括流动相A和流动相B;所述流动相A为pH为7.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所述流动相B为乙腈;
所述流动相按如下梯度洗脱:
0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5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25分钟,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
30分钟,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
35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40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所述(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中的已知杂质有:(6-溴-2-吡啶基)(1-甲基-4-哌啶基)甲酮和(1-甲基哌啶-4-基)(吡咯烷-1-基)甲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溶于稀释液,得到对照品溶液;
将含(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供试品溶于稀释液,得到供试品溶液;
取所述对照品溶液,以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A;
取所述供试品溶液,以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B;
根据所述色谱图A和所述色谱图B计算(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纯度;
所述液相色谱法的条件包括:采用C18色谱柱,以及采用的流动相包括流动相A和流动相B;所述流动相A为pH为7.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所述流动相B为乙腈;
所述流动相按如下梯度洗脱:
0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5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25分钟,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
30分钟,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
35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40分钟,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
所述(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中的已知杂质有:(6-溴-2-吡啶基)(1-甲基-4-哌啶基)甲酮和(1-甲基哌啶-4-基)(吡咯烷-1-基)甲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液为水和乙腈的混合物,所述稀释液中的水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2):(1-2);所述对照品溶液中,所述(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浓度为0.25-1mg/mL;所述供试品溶液中,所述供试品的浓度为0.25-1mg/m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的步骤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所述系统适用性试验为:取(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6-溴-2-吡啶基)(1-甲基-4-哌啶基)甲酮和(1-甲基哌啶-4-基)(吡咯烷-1-基)甲酮,用稀释液溶解,得到系统适用性溶液;对所述系统适用性溶液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适用性溶液中,所述(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的浓度为0.25-1mg/mL,所述(6-溴-2-吡啶基)(1-甲基-4-哌啶基)甲酮的浓度为0.15-0.5mg/mL,所述(1-甲基哌啶-4-基)(吡咯烷-1-基)甲酮的浓度为0.15-0.5mg/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的结果:理论板数按(6-氨基吡啶-2-基)(1-甲基哌啶-4-基)甲酮双盐酸盐计算应不低于2000,主峰与相邻杂质的分离度应大于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03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循环对流装置
- 下一篇:光热一体化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