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及灯检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0404.6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勇;王素榕;万维根;梁祺;白开鹏;张洋;唐洪;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7/52;G01N21/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高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袋上料 装置 灯检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包括:挂料模块,所述挂料模块接收所述软袋,并通过所述挂料模块将所述软袋从硬头朝前的水平状态变更为硬头朝上的竖直状态,且所述软袋硬头的颈部挂接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上料模块,所述上料模块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夹取所述软袋硬头的颈部,并通过往复转动或旋转运动在预定位置将所述软袋上料。本发明提供的软袋上料过程对灯检过程中的夹持方式要求较低,可以满足多种夹持方式;同时可以高速上料,相比于以往的上料方式,其上料速度可以大幅提高;上料速率可控;挂料准确,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袋上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及灯检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饮料厂等液体罐装方面的异物及澄清度检测,主要通过灯检机进行检测,虽然目前灯检机在上料至后续拍照检测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针对硬头软身的软袋上料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硬头软身的软袋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中,这种软袋进行上料通常采用吸盘+转动机构、转动上料或采用机器人进行上料。如专利号为20211055577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料及下料方式,上料机构包括固定架、摆动架、旋转伸缩机构、抓手和抓手气缸;所述摆动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旋转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抓手;所述旋转伸缩机构安装在固定架的一侧并驱动摆动架旋转;所述抓手活动安装在所述摆动架上并设置有用于吸附软袋的多个吸盘;所述抓手气缸安装在所述摆动架上并与所述抓手驱动相连。这种上料方式通过吸盘吸取软袋的软质塑料部分,由于软袋在罐装液体后会产生变形,且抓取不同的软袋由于其制造工艺差异导致变形能力也不同,因此在上料时可能会产生挂不上的问题。采用机器人上料,机器人通过抓取软袋的头部,并将头部输送至预定的夹具上,来实现上料过程,但机器人价格高,使得上料机构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大大提高。专利号为20171041896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转上料方式,接袋盘由伺服电机驱动,当接到输液软袋后,则向上翻转90 度,把输液软袋传递给循环传送同步带。此种上料方式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其需要将软袋进行对正,防止翻转挂料时挂不上,此外,若软袋的底部与接袋盘的底部未对正时,软袋有可能从接袋盘的侧面甩出;接袋盘翻转的速度是一定范围的不能进行调整,速度太大会将软袋甩出,速度太小软袋坍塌。上述上料方式存在一个共同的技术问题,上料速度太慢,上料速度可调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及灯检机。其对灯检过程中的夹持方式要求较低,可以满足多种夹持方式,例如灯检过程的夹持方式为夹持软袋头部或肩部;同时可以高速上料,相比于以往的上料方式,其上料速度可以大幅提高;上料速率可控;挂料准确,高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包括:挂料模块,所述挂料模块接收所述软袋,并通过所述挂料模块将所述软袋从硬头朝前的水平状态变更为硬头朝上的竖直状态,且所述软袋硬头的颈部挂接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上料模块,所述上料模块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夹取所述软袋硬头的颈部,并通过往复转动或旋转运动在预定位置将所述软袋上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袋上料装置,通过设置挂料模块与上料模块,可以满足灯检过程多种夹持方式,首先软袋的硬头颈部挂接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当上料模块夹取所述软袋硬头时,其夹取的位置低于所述挂料模块末端挂接所述软袋的硬头颈部位置,由此预留出挂料空间给下一工序(或灯检工序),下一工序直接抓取所述软袋硬头的较上颈部即可,也可以满足下一工序直接夹取所述软袋的肩部,提高了软袋上料的通用性。其次,相较于现有技术,上料过程通过机械限位方式进行输送,如夹取,挂接等,使得该技术方案在挂料过程中挂料准确度高,上料速度可以大幅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每分钟几十袋,本发明可以实现每分钟几百袋的上料效果,且上料过程稳定;上料速度可以自主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模块和第二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模块的入口端衔接;且所述第一输送模块的输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二输送模块的输送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0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