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制作用胸腔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3828.8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昌莹;李桃生;李朝;胡浩;匡裕康;邹斌;徐鹏飞;范海银;程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昌莹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A61B1/045;A61B1/008;A61B1/005;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阔雷 |
地址: | 33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 胃舌状 粘膜 制作 胸腔镜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制作用胸腔镜系统,包括:固定组件;内窥镜头;数据线,一端与内窥镜头连接以传输内窥镜头的拍摄数据;显示器,与数据线的另一端相连以接受内窥镜头的拍摄数据并显示;弯折导向杆,连接于固定组件与内窥镜头之间;弯折导向杆内具有容纳数据线的内腔;弯折导向杆包括多个弹性中空段、多个柔性中空段、以及多个弯折结构,多个弹性中空段间隔地横向设置,柔性中空段密封连接于相邻弹性中空段之间,位于弯折导向杆两端的弹性中空段分别与内窥镜头和固定组件连接,弯折结构嵌设于柔性中空段内,本发明通过多个弯折结构逐个地驱动每一个弹性中空段进行偏转,进而对人体内的障碍物进行规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制作用胸腔镜系统。
背景技术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与胃(或远端残胃)直接吻合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食管与胃直接吻合后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圆形吻合器的熟练应用,吻合口瘘及狭窄这两大并发症已明显下降,但胃食管返流却没有减少,高达45%-71%(1-3),甚至因为圆形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而有所增加,严重影响到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减轻食管癌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吻合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手术方法实现:
根据食管胃结合部的贲门单向开放和关闭的解剖、生理功能,设计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并应用于临床。
胸腔镜食管切除手术方法为:左胸左颈部二切口径路,先经左胸游离胸段食管,经膈进入腹腔游离胃,经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并行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经右胸上腹正中颈部三切口径路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均是先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结扎切断奇静脉,关胸后改平卧位,经上腹部正中进入腹腔游离胃,钝性扩大膈肌裂孔过四横指,颈部横切口或左/右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并行食管胃舌状粘膜瓣吻合,术中行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
食管胃舌状粘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方法:在预计吻合处缝合食管和胃后壁浆肌层3针,距缝针约0.2㎝电刀切断食管后壁肌层约1.5cm宽,保留粘膜层,以胃管为衬底全层切断食管两侧壁,提起食管,将后壁肌层拉升并与后壁粘膜分开,同时切开后壁粘膜两侧壁约1.5-2cm长后横断粘膜层,使保留的食管后壁粘膜瓣呈舌状,底宽1.5cm左右,瓣长1.5-2cm。切除1.5cm×2.0cm左右的胃底浆肌层,切开粘膜层的左右前壁保留后壁使粘膜瓣也呈舌状,底宽1.5cm左右,瓣长1.5-2cm。在粘膜瓣底部两侧各缝合2针食管胃后壁全层,间断缝合食管胃的舌状粘膜瓣缘,制成的粘膜瓣呈舌头形状,两面均为粘膜面,前面为食管粘膜面,后面为胃粘膜面,粘膜瓣柔软,可上下摆动。食管左右前壁按后上向前下斜行切断全层,使切面呈斜面,褥式内翻全层缝合食管胃的左右前壁,先不打结,放置胃管和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后再打结,线结打在腔外,使吻合口呈后高前低的1个斜面,左右前壁有一3/4圈的内翻突起缘。
胃舌状粘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方法:在预计吻合处缝合食管和胃后壁浆肌层3针,按后上向前下斜行全层切断食管,使切面呈斜面。切除1.5cm×3-4.0cm左右的胃底浆肌层,切开粘膜层的左右前壁保留后壁,将胃粘膜前缘上翻并与胃的浆肌层切缘和食管后壁全层切缘缝合3针,胃粘膜自然折叠成舌状粘膜瓣,粘膜瓣两边缘各缝2针,粘膜瓣两面均为胃粘膜面,间断全层缝合粘膜瓣两侧的食管胃后壁各2针,褥式内翻全层缝合食管胃的左右前壁,胃壁针距约1cm左右,食管针距约0.3cm左右,先不打结,放置胃管和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后再打结,线结打在腔外,使吻合口呈后高前低的1个斜面,左右前壁有一3/4圈的内翻突起缘。
胸腔镜的设计和适用性对上述手术方法,吻合方法也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将摄像镜头插入胸腔后一般只有两种方式对胸腔镜进行固定:
(1)、医护人员手持固定:由于手持时力度不易控制,并且手术时间较长,期间通常存在多次晃动的情形,容易造成肋间神经损伤的问题;同时,由于胸腔镜手术通常采用多孔法,采用手持的方式会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影响操作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昌莹,未经郭昌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3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