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5146.0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郝晶晶;秦跃;潘俊家;刘全周;韩光省;戎辉;王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4L9/4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石倩倩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汽车信息 安全 威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汽车架构分层模型;S2、将汽车架构分层模型分为感知设备层、网络通信层、控制服务层以及外部连接层;S3、分别对感知设备层、网络通信层、控制服务层、外部连接层进行安全威胁识别。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设计合理,本发明旨在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特点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架构分层模型,同时提出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架构四层模型的威胁识别系统方法,以分析每个层级面临的不同的信息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一代汽车作为未来智能出行的载体,需要智能化、网联化因此与外界的通信需求和场景越来越多,智能化、联网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网联化使汽车由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的同时,尤其是汽车通过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连接到云端之后,汽车可以被黑客攻击的方面也大量增加。汽车的用户隐私数据可能被窃取,车辆可能遭受远程攻击被恶意控制,从而对车、路和环境甚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何保障智能网联车辆安全,实现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面对汽车与外部世界的交互越来越多的需求,智能网联汽车对外的接口除了传统的车辆诊断系统和胎压检测系统外还有增加了USB充电接口、蓝牙、Wifi、移动通信和GPS等接口与外部的智能移动设备相联。与互联网相连给汽车带来新的商业和使用模式的同时也将信息安全威胁引入到车内。由于车载电子控制单元的计算能力非常有限而汽车使用场景对信息处理的实时要求特别高,因此传统计算机领域内的信息安全威胁识别方法不能直接应用到汽车领域中。此外,由于智能网联汽车会有多种不同的通信形式,从车载网络的广播到V2V(车辆对车辆)和V2I(车辆对基础设施)通信的专用网络,因此也需要考虑多网融合场景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从智能网联汽车架构特点出发以全面分析其面临的威胁挑战和潜在风险。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架构特点的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方法,通过构建每个层级的攻击面来提高威胁识别的正确率和覆盖率,从而更准确全面的识别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威胁,以充分了解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架构分层模型;
S2、将智能网联汽车架构分层模型分为感知设备层、网络通信层、控制服务层以及外部连接层;
S3、分别对感知设备层、网络通信层、控制服务层、外部连接层进行安全威胁识别。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的所述感知设备层、外部连接层均信号连接至网络通信层的输入端,网络通信层的输出端信号连接至控制服务层,所述感知设备层用于收集信号,所述网络通信层用于车辆内部和各类异构网络交换信息,所述控制服务层用于执行计算决策,所述外部连接层用于物理或者无线接入。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的所述感知设备层的安全威胁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A1、判断感知设备层是否存在车载终端设备失灵,是,则将威胁识别信息输出,否,则进行下一步;
A2、判断车载终端设备的信息是否被窃听和被中断,是,则将威胁识别信息输出,否,则进行下一步;
A3、判断车载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越权升级或者指令破解非法变更系统设置参数,是,则将威胁识别信息输出,否,则进行下一步;
A4、判断车载终端设备是否能准确测量障碍物的距离,否,则将威胁识别信息输出,是,则回到步骤A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5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空航测像控点布设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模拟对话不同环境的英语教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