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5666.1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顺;王涛;邹斌;林吉生;徐宏光;王善堂;张兆祥;白艳丽;尚跃强;李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17/08 | 分类号: | C07C217/08;C07C213/02;C07C41/22;C07C43/225;C07C209/08;C07C211/27;C09K8/588;C09K8/594;C09K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郑久兴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1.一种CO2增溶降粘剂,其为具有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n为0-20的数值;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0-20的数值且x+y≥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其中在式(1)结构中,n为8-12的数值;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3-10的数值且x+y≥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其中所述CO2增溶降粘剂的数均分子量为600-4000g/mol,优选800-3000g/mol。
4.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1)在碱性条件下,在加热下,将乙二胺与氯化苄反应,生成N,N’-二苄基乙二胺;
(2)在加热下,将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SOCl2反应,生成氯代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3)在碱性条件下,在溶剂和加热下,将N,N’-二苄基乙二胺与氯代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反应,得到式(1)的CO2增溶降粘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具有式(2)的结构:
其中n为0-20的数值;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0-20的数值且x+y≥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代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具有式(3)的结构:
其中n为0-20的数值;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0-20的数值且x+y≥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采用NaOH形成碱性环境;所述氯化苄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2-2.4: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SOCl2的摩尔比为1:1.6-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采用水和醇的混合物作为溶剂,在pH10-12下反应;所述N,N’-二苄基乙二胺与氯代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摩尔比为1:2.2-2.5。
10.一种CO2增溶降粘体系,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和助剂构成;其中所述助剂选自直链或支链C2-C10烷醇或C3-C10烷烃,或其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CO2增溶降粘体系,其中基于CO2增溶降粘体系的100%总重量计,CO2增溶降粘剂为5-50wt%,且助剂为50-95wt%。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CO2增溶降粘体系,其中所述助剂选自乙醇、丙醇、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或其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CO2增溶降粘体系用于低效稠油油藏驱油开采中的用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用于制备用于低效稠油油藏驱油开采中的CO2增溶降粘体系的用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CO2增溶降粘剂与CO2以质量比0.8-5:1,优选1-3:1的比例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56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7C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C07C217-00 连接在同一个碳架上的含氨基和醚化的羟基的化合物
C07C217-02 .醚化的羟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非环碳原子上
C07C217-52 .醚化的羟基或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54 .醚化的羟基连接在至少1个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和氨基连接在非环碳原子上或连接在除同一个碳架的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76 .带有连接在六元芳环碳原子上的氨基和连接在非环碳原子或同一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碳原子上的醚化羟基
C07C217-78 .带有连接在同一碳架的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的氨基和醚化羟基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