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制备油溶性氟化石墨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3095.6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2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元巧燕;王彬;蔺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元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9 | 分类号: | C01B32/19;C01B3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胡留华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临界 二氧化碳 剥离 制备 油溶性 氟化 石墨 方法 | ||
1.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制备油溶性氟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临界CO2为剥离剂,以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和辅助插层剂为润滑油基础油,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氟化碳粉加入高压反应釜内,高压反应釜内加入分散剂和辅助插层剂为润滑油基础油,氟化碳粉采用石墨粉和氟化焦炭相互混合形成的材料,分散剂采用含氟的表面活性剂;
步骤二:待高压釜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将二氧化碳泵入高压釜内,待高压釜内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后,CO2开始循环流动,高压釜内的温度为30~260℃,高压釜内的气体压力为15MPa~45MPa;
步骤三:待CO2循环流动时间达到预定值后,打开阀门快速卸压,快速降压,使高压釜内气体压力降至常压,CO2循环流动时间为30~100分钟;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的过程,使高压釜内的物料经历多次升压和降压过程,通过控制升压和降压次数控制所制备的氟化石墨烯的层数,从而得到油溶性氟化石墨烯,高压釜内的物料经历升压和降压过程的次数为10~100次;
所述氟化石墨烯产物的氟碳质量比例为0.8~1.1,所述剥离剂和所述氟化碳粉的质量比例为0.3~11:1,所述氟化碳粉和所述分散剂的质量比例为为1∶0.2~1∶10,所述剥离剂与所述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比例为1.1.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制备油溶性氟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临界CO2为剥离剂,以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和辅助插层剂为润滑油基础油,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氟化石墨加入高压反应釜内,高压反应釜内加入分散剂和辅助插层剂为润滑油基础油,分散剂采用含氟的表面活性剂,所述氟化石墨为工业氟化的石墨,氟碳摩尔比为0.1~1;
步骤二:待高压釜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将二氧化碳泵入高压釜内,待高压釜内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后,CO2开始循环流动,高压釜内的温度为45~450℃,高压釜内的气体压力为10MPa~35MPa;
步骤三:待CO2循环流动时间达到预定值后,打开阀门快速卸压,快速降压,使高压釜内气体压力降至常压,CO2循环流动时间为30~100分钟;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的过程,使高压釜内的物料经历多次升压和降压过程,通过控制升压和降压次数控制所制备的氟化石墨烯的层数,从而得到油溶性氟化石墨烯,高压釜内的物料经历升压和降压过程的次数为5~50次;
所述氟化石墨烯产物的氟碳质量比例为0.7~1.1,所述剥离剂和所述氟化碳粉的质量比例为0.1~11:1,所述氟化碳粉和所述分散剂的质量比例为为1∶0.1~1∶15,所述剥离剂与所述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比例为1.1.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制备油溶性氟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氟化石墨烯的工艺装置由二氧化碳钢瓶(1)、冷却装置(2)、二氧化碳泵(3)、高压釜(4)、温度控制系统(5)、压力控制系统(6)和卸压罐(7)组成,所述二氧化碳钢瓶(1)、所述冷却装置(2)、所述二氧化碳泵(3)、所述高压釜(4)和所述卸压罐(7)依次通过管道(8)和副管道(9)进行连接,所述管道(8)分别固定在所述二氧化碳钢瓶(1)、所述冷却装置(2)、所述二氧化碳泵(3)、所述高压釜(4)和所述卸压罐(7)的输出端,所述副管道(9)分别固定在所述二氧化碳钢瓶(1)、所述冷却装置(2)、所述二氧化碳泵(3)、所述高压釜(4)和所述卸压罐(7)的输入端,相邻的所述管道(8)和所述副管道(9)之间通过密封机构进行连接,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粘贴在所述副管道(9)内壁的密封圈(10),所述管道(8)插入所述副管道(9)内,所述管道(8)外表面固定套设有圆筒(11),所述圆筒(11)内壁粘贴有副密封圈(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元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元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0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