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ow-E玻璃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4002.1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宁;陈珂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C03C17/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屈金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ow 玻璃 薄膜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ow‑E玻璃薄膜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ow‑E玻璃薄膜,包括薄膜基材,内保护层,介质膜,反射层和外保护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Low‑E玻璃薄膜的制备工艺。本发明膜层结构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利用内、外保护层保护薄膜,采用SiO2和/或多孔硅作为介质膜,采用纳米级的TiO2、SnO2、WO3、In2O3等粒子,并掺杂能够反射中远红外辐射、减少屋内热量散失的金属粒子,能够反射室外的红外光,减少热量的直接传递,有效改善Low‑E玻璃薄膜的低辐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ow-E玻璃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Low-E玻璃(Low Emissivity Glass)又称低辐射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普通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84左右,而Low-E玻璃的表面辐射率一般在0.25以下。这类低辐射膜层对远红外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辐射反射回去,所以Low-E玻璃具有良好的阻隔热辐射透过的作用,在任何气候环境下使用均能够达到控制阳光、节约能源、热量控制调节及改善环境的作用,适用于节能建筑。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Low-E玻璃薄膜成本过高,回收成本时间过长,在旧建筑改造中施工不便,且市面上部分Low-E玻璃薄膜并非是反射薄膜,其工作原理是将热量吸收,不能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公开号为CN10249040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钢化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生产工艺,包括“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一阻挡保护层、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二阻挡保护层、第一间隔电介质组合层、第三阻挡保护层、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四阻挡保护层、第二间隔电介质组合层、第五阻挡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三银层、第六阻挡保护层、第二电介质组合层”,该申请主要是通过多个银层降低辐射,采用的是真空磁控溅射镀膜,需要一直控制镀膜装置内的气压,制备过程繁琐。
公开号为CN10275718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热处理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公开了“玻璃基板和在所述玻璃基板表面向外设置的多个介质层及至少两个红外反射层,每个红外反射层位于两个介质层之间,多个介质层中至少有一层包括ZnSnMgOx膜层或ZnSnNiOx膜层”,该申请中是在介质层中引入ZnSnMgOx膜层或ZnSnNiOx膜层,构建的双银或三银低辐射薄膜,膜层的构建方式较为复杂。
公开号为CN20541657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热弯的红外热阻挡节能镀膜玻璃,包括“20层薄膜,20层薄膜在玻璃基板上的依次叠加构成顺序为第1层为玻璃基板、第2-3层为电介质干涉层,第4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5层为金属低辐射层,第6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7-8层为电介质干涉层,第9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10层为金属低辐射层,第11层为合金光吸收层,第12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13-14层为电介质干涉层,第15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16层为金属低辐射层,第17层为合金光吸收层,第18层为电介质抗氧化层,第19-21层为复合介质保护层”,该申请中膜层数量较多,膜的厚度较大,制备工艺复杂的同时膜层容易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ow-E玻璃薄膜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ow-E玻璃薄膜,包括有薄膜基材和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介质膜和金属膜,具体结构如下:
薄膜基材,薄膜基材设置在玻璃基板的表面,用于支撑薄膜本体;
内保护层,内保护层涂覆在所述薄膜基材的上表面,用于保护薄膜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4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