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港区货场铁路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4583.9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铖昀;姜义高;郭颖伟;夏利军;周义;邵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7/00;E01B7/22;E01B26/00;E01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培君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港区 货场 铁路 整体 道床 排水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港区货场铁路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既有砂层基础(1)上方的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支承层(3)组成的道床岔区下部结构和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层(4)组成的道床岔区上部结构,所述道床岔区上部结构的下层钢筋混凝土层(4)上铺设有轨枕(5)和钢轨,且钢轨的道岔转向尖轨(18)在岔心转辙区域通过转辙机连接器(19)与转辙机(20)相连;
在岔心外侧连辙区域,所述道床岔区上部结构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浇筑于各股钢轨的基本轨(6)内侧、之间及外侧,其顶面与基本轨(6)顶面平齐,且其靠近基本轨(6)内侧的部分留设有轮缘槽(9);
在岔心转辙区域,所述道床岔区上部结构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浇筑于各股钢轨的基本轨(6)之间及外侧,其顶面与基本轨(6)顶面平齐,且各股钢轨的基本轨(6)内侧不浇筑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并形成供道岔转向尖轨(18)和转辙机连接器(19)滑动的调节空间;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基础施工,既有混凝土路面破除后开挖至设计标高,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确定现场路基承受荷载值和换填需求及深度,若需换填,则换填后进行压实,若无需换填,则直接对既有砂层基础(1)进行压实;
步骤二,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的下部结构施工,依次施工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支承层(3)并在岔心转辙区域铺设排水管(15);
步骤三,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的上部结构下层钢筋混凝土层(4)施工,绑扎上部结构下层钢筋混凝土层(4)的配筋,铺设轨枕(5)和钢轨并用扣件(7)锚固,安装转辙机(20)并通过支撑架对道岔轨面标高进行精调,达到设计标高后浇筑上部结构下层混凝土;
步骤四,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岔心外侧连辙区域上部结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施工,绑扎上部结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的配筋,对钢轨两侧扣件(7)位置进行预留和防护后在各股钢轨的基本轨(6)内侧、之间及外侧浇筑上部结构上层混凝土;
步骤五,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岔心转辙区域上部结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施工,绑扎上部结构上层钢筋混凝土层(4)的配筋,对钢轨外侧扣件(7)位置进行预留和防护后在各股钢轨的基本轨(6)之间及外侧浇筑上部结构上层混凝土;
步骤六,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岔心转辙区域毛细式透排水带施工,在岔心转辙区域轨枕(5)之间安装毛细汇水管(21)并与底部预留的排水管(15)连通,在毛细汇水管(21)起始两端安装堵头(26)并在其上方利用渗水土工布(23)包裹的透水米石层(22)做好防护覆盖;
步骤七,沥青砂浆保护带(8)施工,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岔心外侧连辙区域基本轨(6)两侧及构岔心转辙区域基本轨(6)外侧先对扣件(7)采用橡胶外套包裹保护后再灌注沥青砂浆形成沥青砂浆保护带(8),并注意钢轨内侧轮缘槽(9)的设置和保护;
步骤八,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配套设施施工,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右侧电缆沟(16)、左右两侧盖板水沟(17)施工,并将盖板水沟(17)与对应设置的排水管(15)连通,形成岔心转辙区域排水系统;
步骤九,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左右两侧路面恢复施工;
步骤十,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养护到位后正式投入运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港区货场铁路整体式道床岔区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在岔心转辙区域的基本轨(6)外侧和铺设在岔心外侧连辙区域的基本轨(6)内外两侧均通长设置有沥青砂浆保护带(8),所述沥青砂浆保护带(8)将固定基本轨(6)的扣件(7)封闭在内,且扣件(7)外侧包裹有橡胶外套形式的隔离层,设置在基本轨(6)外侧的沥青砂浆保护带(8)顶面与基本轨(6)顶面平齐,且设置在基本轨(6)内侧的沥青砂浆保护带(8)顶面与轮缘槽(9)设置标高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45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