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0033.8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萍;吕伟;王石头;刘笑春;杨棠英;杨青;徐春梅;张涛;任建科;贾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06;C08F220/56;C09K8/58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纳米 微球驱油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25份、引发剂0.2-0.6份、交联剂0.05-0.1份、乳化剂2-4份、溶剂120-19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壳聚糖0.5-1份、丙烯酸7-10份、丙烯酰胺8-1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或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甲苯、乙酸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组分和重量份含量为:水40-60份,甲苯80-120份,乙酸0.5-1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粒径为200-400nm。
9.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5-1重量份的壳聚糖和3-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40-70重量份的溶剂中,然后以700-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A;
S2.使用恒温水浴将步骤S1制得的溶液A加热至60-80℃,然后加入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反应1-3h后冷却至室温,得溶液B,备用;
S3.将8-1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4-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步骤S2制得的溶液B中,以700-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C;
S4.向步骤S3制得的溶液C中加入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和0.05-0.1重量份的交联剂后,滴入到溶有2-4重量份乳化剂的80-120重量份的溶剂中,滴加时间控制在1h内,并在滴加过程中持续搅拌,形成反相微乳液;
S5.将步骤S4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加热至60℃,并在500-700r/min的转速下搅拌4-6h,停止反应,得沉淀物;
S6.用乙醇洗涤步骤S5得到的沉淀物三次后,干燥,得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0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