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0033.8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萍;吕伟;王石头;刘笑春;杨棠英;杨青;徐春梅;张涛;任建科;贾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06;C08F220/56;C09K8/58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纳米 微球驱油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25份、引发剂0.2‑0.6份、交联剂0.05‑0.1份、乳化剂2‑4份、溶剂120‑190份。该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主要是借助纳微米微球初始体积较小、体膨性等特点,注入至地层后可以发生吸水溶胀,从而起到封堵优势孔道、逐级深入并实现驱油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前期注水,大部分油藏都已经进入了中高含水期,高渗透带和大孔道较多,注入水已经很难到达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变小,驱油效率变差。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受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对于水驱油藏而言,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油藏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之间的流度比较大以及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较高等。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注入水沿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高渗透层,大孔道单层突进;同时由于油水粘度比引起水驱油流度比不利,使注入水沿油层出现指进现象;二者均会导致生产井含水上升快,高渗透层水淹严重,而低渗透层未被动用或者动用程度低,从而降低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和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目前,油田常用的是聚合物型驱油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以及聚表二元体系驱油剂,主要由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段驱油。但由于油田长期注水使油层出现优势渗流通道,使注聚以及二元复合体系对于具有优势渗流通道的油层驱油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聚驱以及聚表二元体系驱油无法有效驱替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25份、引发剂0.2-0.6份、交联剂0.05-0.1份、乳化剂2-4份、溶剂120-190份。
进一步地,所述单体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壳聚糖0.5-1份、丙烯酸7-10份、丙烯酰胺8-10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或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溶剂为水、甲苯、乙酸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溶剂的组分和重量份含量为:水40-60份,甲苯80-120份,乙酸0.5-1份。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粒径为200-400nm。
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5-1重量份的壳聚糖和3-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40-70重量份的溶剂中,然后以700-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A;
S2.使用恒温水浴将步骤S1制得的溶液A加热至60-80℃,然后加入0.1-0.3重量份的引发剂,反应1-3h后冷却至室温,得溶液B,备用;
S3.将8-1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4-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步骤S2制得的溶液B中,以700-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