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0424.X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鑫;朱卓平;李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25;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白袖龙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生产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沿其输送方向分切,分别形成多条第一极片单元和多条第二极片单元;将第一隔膜、第一极片单元、第二隔膜和第二极片单元依次叠放,形成卷绕层;第一极片单元和第二极片单元具有多条,且均并排设置;相邻两条第一极片单元之间第一间隔距离和相邻两条第二极片单元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具有共同区域;将卷绕层绕一卷绕中心卷绕形成卷绕体;将卷绕体在各个共同区域处进行裁切,得到多个半成品电芯;将半成品电芯的两侧端分别设置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得到成品电芯。本发明提供的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能一次性得到多件电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是电池中用于储存电能的部件,电芯一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组成,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主要有卷绕及叠片两种工艺,叠片工艺是将正负极片、隔膜裁成生产所需的尺寸,随后将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合成小电芯单体,然后将小电芯单体叠放并联起来组成一个大电芯;而卷绕工艺是将分条后的极片固定在卷针上随着卷针转动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卷成电芯的工艺方式,由于叠片工艺复杂程度较高,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极片分切合格率很低,自动化则因为设备问题难以产业化,目前市场上大多企业采用卷绕的形式。
现有技术中的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大多是在极片涂布烘干之后,首先对极片进行卷绕,然后搬运至指定地点,再开卷分切成指定宽度,如图1所示,将分切后的极片置于卷绕机上与合适宽度的隔膜进行卷绕,形成单个电芯成品,工序繁琐,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卷绕电芯生产工序繁琐的缺陷,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将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沿其输送方向分切,分别形成多条第一极片单元和多条第二极片单元;
提供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
将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单元依次叠放形成卷绕层,所述第一极片单元和所述第二极片单元具有多条,且均并排设置,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极片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极片单元具有多条,且并排设置,相邻两条所述第二极片单元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在沿所述卷绕层的截面方向上具有共同区域;
将所述卷绕层绕一卷绕中心卷绕形成卷绕体;
将所述卷绕体在各个所述共同区域处进行裁切,得到多个半成品电芯;
将所述半成品电芯的一侧端设置第一极耳,另一侧端设置第二极耳,得到成品电芯。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步骤将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单元依次叠放,形成卷绕层中,所述第二极片单元的一侧端较对应的所述第一极片单元侧端缩进,所述第二极片单元的另一侧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极片单元的另一侧端之外。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绕电芯的生产方法,步骤将所述半成品电芯的一侧端设置第一极耳,另一侧端设置第二极耳,得到成品电芯中,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终止线,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终止线,所述第一终止线与所述第二极片单元的缩进端部平齐,所述第二终止线与第一极片单元的缩进端部平齐;将所述半成品电芯的两端加热,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两侧端分别缩进至第一终止线处和所述第二终止线处;露出的所述第一极片单元和所述第二极片单元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时时钟芯片的测试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