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3416.0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宫庆松;李凌云;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9/40;H04L41/0631;G06Q50/26;G06Q50/30;G16Y10/75;G16Y20/40;G16Y40/10;G16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秦莹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知 体系 服务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所述平台包括:物联感知基础系统,与物联感知服务系统和物联感知管理系统连接,用于进行物联网感知终端和物联网感知底座的注册认证,进行物联网感知终端台账和物联网感知底座台账的管理,并进行物联网感知终端的编码管理;物联感知服务系统,与物联感知基础系统和物联感知管理系统连接,用于进行物联网感知终端和物联网感知底座的网络管理、感知数据的共享管理,通过搭建感知体系模型为领域应用提供数据打包服务支撑,展示物联网感知终端和物联网感知底座的统计信息;物联感知管理系统,与物联感知基础系统和物联感知服务系统连接,用于进行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的参数配置和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物联网感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按照急用先立、共性先立原则,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城市统一的感知码编码规则,在兼容市级“城市码”规则的基础上,更好地规范城市物联感知终端设备的统一编码工作,便于感知终端设备编码的识别和应用。现有技术中明确提出“建立全市感知终端‘一套台账’,强化感知终端统筹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感知管理服务平台。基于‘城市码’推进城市实体感知数据统管共用。”
关键技术标准包括物联感知数据的标准传输接口、标准存储管理及使用制度、标准共享流程、标准存证制度。城市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建成后,将以上标准融入到平台的具体使用操作流程中,保证平台与业务系统间通过标准数据流调度接口进行城市脉搏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的传输共享,保证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高效率的数据存储,保证实现感知数据详情的真实呈现,为各部门提供便捷、公开、可信的感知信息查询及申请通道,保证完备严谨的感知数据采集共享审批流程,保证感知数据正确、有效、安全地使用。
物联感知体系是实现城市管理“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物联感知技术解决城市感知设施底账不清、烟囱林立、数据孤岛、感知盲区等问题。随着物联网感知硬件的不断普及,传输网络构建尤其是 5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应用业务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由于建设时缺乏统筹规划,使得各家建设单位仅根据自身短期需求设计业务系统,使得业务系统缺乏广泛应用型、长期有效性、协同发展性和集约可复用性。因此,亟待建立通用性物联感知体系服务平台,将已建成业务系统资源基于统一标准进行统一整合,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系统整合之后,可进行统筹协调,更准确地把握城市物联网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加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产业、标准的协调发展,加强部门、行业、地方间的协作协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物联感知体系是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但是在多年的物联网建设过程中,大多遵循自需、自建、自给、自足的模式,城市现有各类感知终端设备的建设和管理分散在各建设管理单位中,应用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统一调度、集中管理。这就导致以下问题:
1、各个物联网业务系统并未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集中登记,目前缺乏对城市物联网建设的清晰明了的总览;
2、各个物联网业务系统所对接的感知终端设备以及感知载体并未在一本统一的台账上集中注册,目前缺乏对城市物联感知终端设备和感知载体的排查摸底;
3、感知网络没有统一接入规范,缺乏统筹管理和运行监管,存在很多资源浪费和使用安全的问题;
4、各个物联网业务系统所采集的感知数据并未统一格式,目前缺乏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互相调用共享数据的基础;
5、各个物联网业务系统孤立建设,不清楚其他系统的存在,或者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或者阻碍多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阻碍新应用能力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3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