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7886.4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陈正茂;白洋;桂晓明;赵亭军;宣俊杰;李朋飞;陈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8;B65H75/44;H01R13/502;H01R13/629;H01R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许姣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通讯 自动 放线 装置 | ||
1.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支撑组件、卷筒组件、固定轴A(5)、射频旋转关节A(6)、拨片(11)、涡卷弹簧、中心腔体(14)、航插座(17)、固定轴B(21)和射频旋转关节B(22);
所述安装底板(1)固定支撑在水平安装面上,所述支撑组件一端支撑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轴A(5)和固定轴B(21);所述固定轴A(5)和固定轴B(21)同轴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
所述卷筒组件轴向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固定轴A(5)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固定轴B(21)上;
所述中心腔体(14)固接在所述卷筒组件内部;所述中心腔体(14)沿轴向具有两个腔体,分别为弹簧盒腔体和线缆腔体;所述涡卷弹簧正向缠绕在所述弹簧盒腔体内,所述涡卷弹簧的内端与固定轴A(5)铰接,外端与设置在所述卷筒组件上的螺钉铰接;
内线缆(8)的数量与通信塔的上装设备所需线缆数量一致;所述内线缆(8)的一端固接有航插头,另一端固接有航插座(17);所述线缆腔体朝向弹簧盒腔体的一端为安装面板,所述航插座(17)固定在所述安装面板上;
所述射频旋转关节A(6)的定子端与所述固定轴A(5)固接,转子端通过拨片(11)与中心腔体(14)固接;所述射频旋转关节A(6)的转子端设置有航插座,一部分外部输入线缆(7)与射频旋转关节A(6)的定子端相连,与所述一部分外部输入线缆(7)对应的内线缆(8)通过航插头与射频旋转关节A(6)转子端的航插座插接;
所述射频旋转关节B(22)的定子端与所述固定轴B(21)固接,转子端与所述卷筒组件铰接;所述射频旋转关节B(22)的转子端设置有航插座,另一部分外部输入线缆(7)与射频旋转关节B(22)的定子端相连;与所述另一部分外部输入线缆(7)对应的内线缆(8)通过航插头与射频旋转关节B(22)的转子端相连;
缠绕在所述卷筒组件上的外线缆(16)与所述内线缆(8)一一对应,所述外线缆(16)一端通过航插头和与之对应的内线缆(8)端部的航插座(17)插接,另一端在所述卷筒组件上缠绕设定圈数之后,与对应通信塔的上装设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组件包括:盘面A(12)、拉杆(15)和盘面B(18);
所述盘面A(12)为中心开设有通孔的圆盘,其中心通孔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固定轴A(5)外部;所述盘面B(18)为中心开设有通孔的圆盘,其中心通孔通过轴承支撑在固定轴B(21)外部;所述盘面A(12)与所述盘面B(18)之间通过两个以上横向拉杆(15)固定连接,两个以上横向拉杆(15)沿周向间隔分布,形成一个环形拉杆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板A(3)和固定板B(24);所述固定板A(3)和固定板B(24)分别垂直架设在所述安装底板(1)两相对端;所述固定板A(3)和固定板B(24)上端均设置有安装孔,分别用于固定轴A(5)和固定轴B(21)的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筋板A(2)和支撑筋板B(25);所述支撑筋板A(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A(3)外侧,与固定板A(3)固接,实现对固定板A(3)的支撑;所述支撑筋板B(25)设置在固定板B(24)外侧,与固定板B(24)固接,实现对固定板B(24)的支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输入线缆(7)与射频旋转关节A(6)定子端的相连处设置有防水罩A(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通讯车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输入线缆(7)与射频旋转关节B(20)定子端的相连处设置有防水罩B(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78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钳子自动加工及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直流电源航空EMC滤波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