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和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0804.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炽锋;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41 | 分类号: | H03K17/041;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军红;张颖玲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控 开关 切换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和开关装置;电路包括:第一使能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负压模块的第一使能信号;控制输出端用于与负压模块中的受控开关的受控端相连;第二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使能信号使能时输出第一电压以及在第一使能信号失效时输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为地电压,第二电压将从负压值逐渐升高至地电压;负压值与负压模块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第一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使能信号使能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受控开关断开以及在第一使能信号失效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受控开关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和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系统中经常会用到负压,例如射频前端中的开关需要用负压来控制开关的通断。相关技术中负压模块结构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使能信号(EN)生效前,开关S1a和S2闭合,开关S1b断开,此时通过电源NVDD给电容C进行预充电,其中开关S1a、S1b和S2受使能信号EN控制,当使能信号EN生效后,开关S1a和S2断开,开关S1b闭合。当开关S1b闭合后,电容原来带正电VNEG_B被拉到地电平,由于电容C中储存的电荷不能突变,所以VNEG端由原来的地电平变为负电平,同时使能信号EN使负压产生模块NVG core开始工作,不断给VNEG端提供电荷,保持VNEG端输出负电平。
负压模块中传统受控开关S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负压模块工作时VNEG端驱动的负载较重的情况下,使能信号失效时,由于S2不能及时闭合,会存在电流通过图1中的开关S1a倒灌回电源NVDD中的情况。使能信号EN失效时刻,负压模块中传统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各节点的波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且这种现象随着VNEG驱动的负载越重会越明显,倒灌回去的电流使NVDD电平被抬高,对NVDD产生电路造成影响,存在过压风险,同时在整个系统中使用NVDD的电路模块都有可能受到被抬高的NVDD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和开关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受控开关切换电路,应用于负压模块,包括:
第一使能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负压模块的第一使能信号,所述第一使能信号指示所述负压模块输出负压信号;
控制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压模块中的受控开关的受控端相连;所述受控开关连接在所述负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接地点之间;
使能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的第一受控端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的第二受控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使能时,输出第一电压以及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失效时,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高于所述负压模块输出端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低于或等于所述负压模块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使能且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负压模块输出端电压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失效且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的输出电压低于或等于所述负压模块输出端电压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能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截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能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应用于负压模块,包括:
受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负压模块负压信号输出;所述受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受控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受控开关切换电路,与所述受控开关的受控端相连,用于在第一使能信号使能时,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截止,在第一使能信号失效时,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导通;其中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负压模块输出负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0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