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9782.5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3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冯坦;陈镇;姜江;石浩;张松岩;魏国龙;陈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2 | 分类号: | F02D41/02;F02D4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王亚萍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控制 模式 发动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发动机控制方法。车辆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车辆参数,根据车辆参数计算原机NOx比排放和尾排NOx比排放;基于所述原机NOx比排放和尾排NOx比排放及标定的多个控制模式确定原机NOx限值和尾排NOx限值;根据原机NOx限值和尾排NOx限值及车辆参数确定插值系数;基于所述插值系数通过插值方法确定发动机控制参数的大小,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发动机运行在对应的控制模式下。本发明根据车辆运行工况来进行多种控制模式的切换,控制发动机的油轨轨压、喷油提前角、EGR率、节气门开度、空燃比、预喷正时、预喷油量、进气压力等参数,使得发动机的原机排放和排气温度可以按照期望值进行调整,确保发动机尾排结果满足法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发动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氮氧化物限值进一步加严,对后处理系统净化效率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中重型柴油机国四和国五后处理系统只采用了SCR系统就可以满足法规要求,而国六后处理系统相比国四国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采用催化氧化器(DOC)+颗粒过滤器(DPF)+选择性氧化还原器(SCR)的后处理系统。
国家排放法规对NOx排放要求比较高,SCR转化效率要达到98%以上,而车辆的运行工况差异很大,不同的运行工况的发动机原机NOx排放和排气温度不同,后处理的SCR转化效率不同,为了确保所有的工况的排放都满足法规要求,则需要大量的车辆标定试验,通过车辆试验来模拟不同的运行场景得到结果,或者将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剂载体体积做大,预留足够多的裕量来应对变化的工况。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佳的应对方法,标定试验内容太多会导致车辆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预留足够多的裕量则会导致后处理成本增加,车辆的成本变大。
现有技术方案没有专门关注特定的车辆运行场景,只是考虑了确保发动机燃烧稳定的方法,如专利申请号CN 104763536 A《用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转换燃烧模式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公开一种用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转换燃烧模式的方法和系统。处理器生成代表初始分流集合的数据,用于向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燃烧器提供燃料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模型模块生成代表至少一个发动机操作条件的数据。第一分流计算模块生成代表至少一个主动控制分流集合的数据,以使用所述初始分流数据作为输入来在第一燃烧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第二分流计算模块生成代表至少一个被动控制分流集合的数据,以在至少第二燃烧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燃烧模式之间的转换可通过使用所述主动控制分流和所述被动控制分流中的至少一个来完成。现有技术只是考了了燃料和空气的比例,通过控制比例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没有考虑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采用多种燃烧模式,将发动机的原排NOx和排温控制在目标值,从而可以确保车辆排放始终满足法规要求。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
1)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不同的车辆运行工况来进行发动机运行模式控制。无法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采用多种控制模式,将发动机的原排NOx和排温控制在目标值。
2)现有技术通过大量的车辆试验标定,来确保车辆排放始终满足法规要求,开发成本高。
3)现有技术通过加大后处理系统催化剂载体体积裕量,来确保车辆排放始终满足法规要求,产品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发动机控制方法,据发动机的原机排放和尾气排放结果来进行发动机控制模型的切换,从而确保发动机尾气排放满足法规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发动机控制方法,
车辆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车辆参数,根据车辆参数计算原机NOx比排放和尾排NOx比排放;
基于所述原机NOx比排放和尾排NOx比排放及标定的多个控制模式确定原机NOx限值和尾排NOx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9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铁摇臂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页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和多页反渗透膜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