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转向比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1017.7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5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5/00 | 分类号: | B62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20182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调整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比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该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中需要反复调试转向比的技术问题,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该方法包括:接收驾驶员对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获取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基于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结合前轮转角极值与工况的对应关系,确定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基于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根据车辆的工况调整车辆的转向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比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中,车辆的方向盘与前轮之间为机械连接,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时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车辆前轮的转动角度之间的比值(即转向比)为定值。这种固定转向比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操纵需求。线控转向系统的提出,取消了方向盘与前轮之间的机械连接,使得转向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车辆的控制更加灵活。
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中,驾驶员可以在车载显示屏中输入想要设定的转向比,车辆转向比采集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调整转向比。然而,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中,驾驶员无法直观感受到不同转向比下方向盘的最大转角,需要反复调试转向比才能调整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转向比,且转向比设定后不能自适应车辆状态和行驶工况的变化,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转向比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中需要反复调试转向比的技术问题,改善了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转向比的调整方法,包括:接收驾驶员对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获取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基于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结合前轮转角极值与工况的对应关系,确定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基于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根据车辆的工况调整车辆的转向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驾驶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驾驶前对方向盘进行转向操作,将方向盘转到期望的最大转角(即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由于转向比即为方向盘转角与前轮转角的比值,所以,根据该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和预先确定的前轮转角极值与工况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满足驾驶员需求的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这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确定出的转向比与工况的对应关系以及实时工况调整转向比。可以看出,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驾驶员只需在驾驶前将方向盘转到期望的最大转角,无需反复输入转向比进行调试,就可以在驾驶过程中根据实时工况将转向比调整至需求的转向比,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接收驾驶员对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获取第一方向盘转角极值”之前,还可以包括:
调用第一数据分析模型,基于驾驶员的用户信息、车辆的车型信息以及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二方向盘转角极值;第一数据分析模型根据第一样本数据得到;第一样本数据中至少包括用户信息、车型信息、参数信息和方向盘转角极值的映射关系;
根据第二方向盘转角极值和第三方向盘转角极值,确定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第三方向盘转角极值根据车辆的线控转向系统性能极值确定;
显示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和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驾驶员基于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进行转向操作。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方向盘转角极值和第三方向盘转角极值,确定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可以包括:
对比第三方向盘转角极值和第二方向盘转角极值的大小,将第二方向盘转角极值和第三方向盘转角极值中数值较小的值确定为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的最大值;并且,将预设方向盘转角确定为方向盘转角极值区间的最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