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奶中总酪蛋白含量的中红外快速批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3548.8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君;樊懿楷;张静静;李春芳;王海童;南良康;阮健;张依;罗雪路;褚楚;杜超;彭松悦;向世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77 | 分类号: | G01N21/3577;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中总酪 蛋白 含量 红外 快速 批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奶牛性能测定和牛奶品质检测领域,公开了牛奶中总酪蛋白的中红外光谱快速批量检测方法。申请人在特征波段的选择时使用人工手动选择+多次遍历的方法,最终选取用于建模的特征波段,特别是筛选出了包含部分水的吸收区域,并证明了增加部分水吸收波段可以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选用了同一个牛奶样本第二次测定的光谱MIR进行建模,提升了第一次光谱测定数据建模的模型精准性。最终筛选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模型算法的最优组合,并确定了最优参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原料奶中总酪蛋白含量的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检测,将可广泛应用于奶牛性能测定和牛奶质量品质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奶牛性能测定和牛奶品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牛奶中总酪蛋白的中红外光谱快速批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牛奶一直被认为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最完美的食物之一,乳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尤其是牛奶中蛋白质,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国人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
酪蛋白是牛奶蛋白质中最主要的构成成分,占牛奶蛋白质含量的70%-80%,其中主要分为五种亚型,即αS1酪蛋白(αS1-CN),αS2酪蛋白(αS2-CN),β酪蛋白(β-CN),γ酪蛋白(γ-CN)与κ酪蛋白(κ-CN),但由于γ-CN是β-CN水解之后的产物,且含量非常低,一般只作为β-CN的降解程度参考,所以研究者们极少对γ-CN进行深入探讨,更多的是对其他四种酪蛋白进行的相关研究[1],本发明中使用的总酪蛋白含量即为以上四种酪蛋白含量的总和。
酪蛋白与奶酪产量及品质密切相关。总酪蛋白的含量与酪蛋白胶束的多少紧密相关,直接影响奶酪的产量。对于酪蛋白胶束在结构和稳定性中起关键作用的奶酪和其他应用,决定加工性的不仅是酪蛋白含量,还有酪蛋白胶束的特性[2]。多项研究表明,牛奶中的酪蛋白含量对凝乳酶凝固时间(RCT)没有影响,与凝固时间(k20)呈负相关,与硬度(a30)和奶酪产量(CY)呈正相关,同时蛋白质胶束的形式比水溶的形式更能抵抗蛋白质水解,胶束相和可溶相酪蛋白的比例对奶酪的制作有很大的影响[3]。
关于酪蛋白的测定方法目前暂无国家标准,但常见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4-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6]等,但都存在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很难在生产实践中快速批量化使用。中红外光谱MIR(Mid-Infrared Spectroscopy)技术是一种非常经济高效的检测工具,通过中红外光对分子中特定化学键吸收所在的频率和对应的波峰的不同,来预测所研究物质和性状的性质或含量,从而可以得知生物的生理状态等信息。在畜牧行业中,通过MIR来检测奶牛的营养、生理等指标在国内已经逐渐兴起,现已经可以对蛋白总量和脂肪总量等指标进行检测,但目前暂无精度很高的酪蛋白总量的快速批量检测模型。
目前国外开始了基于中红外检测牛奶中物质成份的研究,但都存在精度不高,特征波段不够准确等问题[7-8],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奶牛因受到国内气候、地理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影响,与国外奶牛存在较大差异,牛奶品质也有其特点,国外检测模型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奶牛,故需要尽快建立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适合于中国奶牛牛奶的总酪蛋白含量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快速、高效、准确和无创测定奶牛泌乳性状中重要性能指标总酪蛋白含量,为奶牛遗传育种提供表型数据及理论依据,而且可检测分析原料牛奶及奶制品中总酪蛋白含量,为乳业加工业和消费者提供参考。本发明的目的即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立总酪蛋白的快速检测技术,为中国奶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牛奶中总酪蛋白含量的中红外快速批量检测方法,方法简单,快速,与真实值相比,准确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牛奶中总酪蛋白含量的中红外快速批量检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3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