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化疗药物对肠黏膜损伤且提高抑瘤率的低分子量牡蛎酶解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4462.7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潘剑宇;叶子晴;蔡冰娜;陈华;万鹏;陈得科;孙恢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A23L33/10;A61K31/513;A61K35/618;A61K38/01;A61P1/04;A61P35/00;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化疗 药物 黏膜 损伤 提高 抑瘤率 分子量 牡蛎 酶解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低分子量牡蛎酶解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牡蛎肉均质化:新鲜牡蛎肉预处理后,采用400-600W,微波加热处理25-45s,灭菌去内源酶活,后加入等重量蒸馏水,高速剪切均质化呈无肉眼可见颗粒物浆液;
(2)酶水解:均质化后,加入蒸馏水,调节pH为8,搅拌均匀预热至30-45℃,加入3000-4000U/g的胰蛋白酶,搅拌恒温并保持pH值为8的条件下,水解4-6小时;
(3)分离:酶解完成后加热至90-100℃,保持数分钟,待冷却后,过滤,滤过液经5000~8000×g离心,收集上清液;
(4)干燥:上清液经薄膜浓缩,再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获得所述低分子量牡蛎酶解物。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得到的牡蛎酶解物,其特征在于,该牡蛎酶解物的粗蛋白含量40.4g/100g,分子质量集中在1kDa以下,所占比例为92.18%,其中467Da以下的占比达83.17%,谷氨酸含量为5.8g/100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44%。
3.权利要求2所述牡蛎酶解物在制备具有下述效果的产品中的应用;
(1)减轻5-FU化疗下的肠黏膜损伤;和/或,
(2)辅助提高抑瘤率;和/或,
(3)提高机体免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选择保健品、营养品、特医食品、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酶解物提高了IgA、IgM、IgG、补体C4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酶解物改善了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和绒毛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44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