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的抗体和相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5231.8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6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何玮;郭云云;吴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华药业集团 |
主分类号: | C07K16/40 | 分类号: | C07K16/40;G01N33/573;G01N33/574;A61K38/50;A61K38/51;A61K38/4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琥珀酸 合成 抗体 相关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特异性结合至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其相关组合物、试剂盒和使用方法,例如作为鉴定适于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的适合的受试者的伴随式诊断,所述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诸如ADI‑PEG 20和其他基于精氨酸脱亚胺酶(ADI)多肽的疗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80042814.4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日:2015年7月8日,发明名称: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的抗体和相关方法)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14年7月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号62/022,066的优先权,所述申请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关于序列表的声明
与本申请相关联的序列表以文本格式替代纸质副本来提供,且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含有序列表的文本文件的名称为TDWG_005_01WO_ST25.txt。文本文件为约25KB,其创建于2015年7月6日,且以电子方式经由EFS-Web提交。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包括特异性结合至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其相关组合物、试剂盒和使用方法,例如作为鉴定适于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的受试者的伴随式诊断,所述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诸如ADI-PEG 20和其他基于精氨酸耗尽的疗法。
相关技术描述
精氨酸为人类的半必需氨基酸。对精氨酸而言为营养缺陷型的细胞需要自其周遭环境进行精氨酸摄取。精氨酸营养缺陷细胞(auxotrope)趋向于为营养缺陷的,因为它们缺乏经由尿素循环自代谢前体产生其自身精氨酸的能力。
一些肿瘤展现相对于氨基酸、尤其相对于氨基酸L-精氨酸的营养缺陷行为,因为所述肿瘤缺少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SS),所述酶为负责将L-瓜氨酸转化成L-精氨基琥珀酸的酶。因而,这些肿瘤类型需要L-精氨酸的细胞外来源以合成蛋白质。
正在开发基于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的疗法以利用此营养缺陷行为。例如,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疗法,例如ADI-PEG 20,可减少L-精氨酸的生理水平,并且使肿瘤缺失必需氨基酸,从而导致肿瘤死亡(参见,例如,Ott等,Invest New Drugs.31:425-34,2013)。其他实例包括L-天门冬酰胺酶用于在诸如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疾病的治疗中降低天冬酰胺的循环水平的用途。还描述了精氨酸降解酶的用途,所述降解酶已证明有效于治疗黑素瘤、肝瘤和一些肉瘤。(参见,例如,Sugimura等,Melanoma Res.2:191-6,1992;Takaku等,Jpn.J.Cancer Res.86:840-6,1995)。
然而,精氨酸剥夺可能并非在所有患者中为有效的。为此,已开发用于鉴定最适合于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的患者的方法,包括使用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表达作为诊断标志物(参见,例如,WO 2002/063048;以及WO 2013/151568)。因此,本领域中需要改良试剂,所述改良试剂能够检测受试者或相关组织样品中的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表达,并且进而鉴定适于精氨酸剥夺或耗尽疗法的患者。
附图简述
图1示出用于测定针对蛋白质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的杂交瘤抗体克隆的免疫球蛋白亚型的ELISA分析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华药业集团,未经瑞华药业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