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及迟滞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7283.9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5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苗小雨;杨勇;周彦;柳泽宇;陈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仇倩倩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nmos 稳压器 迟滞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和该稳压器的迟滞控制方法,其中,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包括NMOS功率管,ADC模块,迟滞控制单元,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ADC模块分别与NMOS功率管的源极和迟滞控制单元连接,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都分别与迟滞控制单元和NMOS功率管的栅极连接;ADC模块用于对NMOS型稳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测量结果输出至迟滞控制单元;迟滞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电压测量结果,发送充电电路控制信号到充电电路,发送放电电路控制信号到放电电路;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用于给NMOS功率管的栅极充电和放电;所发明的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实现了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间低压差的同时,继承了传统NMOS型线性稳压器优良的负载跳变响应、电源抑制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及迟滞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MCU(Microcontroller Unit)、SOC(System On Chip)的供电范围通常是从1.8V到3.3V以上;而MCU内核通常采用高速低压器件,因此芯片内部通常会集成一个稳压器给内核提供1.2V-1.5V的供电电压;
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稳压器是基于PMOS功率管输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该结构的优点是支持低压差,例如1.8V的低电源电压下能够轻松输出1.5V的输出电压;但该结构的缺点是电源抑制比较差、负载跳变响应较差;在LDO输出端挂载足够大的外部电容(0.1uF以上),通常可以显著地改善负载跳变响应和电源抑制比,但这就提高了成本、且占用了IO口;
另一种基于NMOS功率管输出的线性稳压器,则可以显著提高电源抑制比、改善负载跳变响应;但该结构的最大的缺点是:由于NMOS的栅极电压至少要高于输出电压与阈值电压之和,才会具备驱动能力,而栅极电压又受限于电源电压,导致了NMOS功率管难以实现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两者之间的低压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MOS功率管的低压差稳压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MOS功率管稳压器电源抑制比较差、负载跳变响应较差,以及自身栅极电压受限于电源电压等问题。
第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了一种低压差NMOS型稳压器,主要包括NMOS功率管,ADC模块,迟滞控制单元,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ADC模块分别与NMOS功率管的源极和迟滞控制单元连接,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都分别与迟滞控制单元和NMOS功率管的栅极连接;ADC模块用于对NMOS型稳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测量结果输出至迟滞控制单元;迟滞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电压测量结果,发送充电电路控制信号到所述充电电路和/或发送放电电路控制信号到所述放电电路;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用于给NMOS功率管的栅极充电和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ADC模块包括电阻分压网络、电压比较器和NMOS型开关,ADC模块包括电阻分压网络、电压比较器和NMOS型开关,电阻分压网络的输入端与NMOS功率管的源极相连接,电阻分压网络的不同分压电阻之间有若干个输出节点,电压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有同一个参考电压源,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迟滞控制单元和NMOS型开关的栅极相连接,NMOS型开关的源极和漏极依次连接在不同的所述输出节点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比较器包括两个,两个电压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分别与不同的输出节点连接,电压测量结果包括第一电压测量结果、第二电压测量结果和第三电压测量结果;
第一电压测量结果表示输出电压低于阈值Vth1,第二电压测量结果表示输出电压不低于阈值Vth1但低于阈值Vth2,第三电压测量结果表示输出电压不低于阈值Vth2。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比较器包括三个,三个电压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分别与不同的输出节点连接,电压测量结果包括第一电压测量结果、第二电压测量结果、第三电压测量结果和第四电压测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7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疾病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纸板堆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