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糯麦浓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1839.5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段飞霞;莫晓慧;敬树忠;李仁华;曾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H6/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糯麦 浓香 白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糯麦浓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紫糯麦部分替代高粱,部分或完全替代小麦作为酿酒原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2)拌粮;(3)蒸粮;(4)摊凉拌曲;(5)密封发酵;(6)蒸馏取酒。本发明制备的紫糯麦浓香型白酒在原有的浓香型白酒的基础上,香气成分更加丰富,己酸乙酯含量更高,同时杂醇油含量更低,口感更甜润,辛辣味低,可满足优良口感的需求,同时降低饮用白酒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对提升保健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酒的酿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紫糯麦浓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蒸馏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在酒类产品中独树一帜。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浓香型白酒是以高梁、大米等谷物为原料,以大曲为发酵剂,采用的酿造工艺是混蒸续餷、酒糟配料、老窖发酵、缓火蒸馏、贮存以及勾兑等酿造工艺酿造而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酿造工艺。其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香气成分主要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同时含有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乳酸、乙酸和己酸等有机酸类,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后味,各种风味互相协调,使其气味浓郁,窖香悠长。
在白酒酿造的过程中,受原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杂醇油、脂类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对白酒的风味尤其是对酒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杂醇油(或称高级醇),是白酒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含量过高,容易上头,对人体有害,它的毒性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且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长,因此白酒的质量标准对其有一定的限量,必须不超过0.15g/100mL。因此,在酿造白酒过程中要尽量提高白酒风味成分,同时减少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产生。
“紫糯麦”作为一种新培育的有色糯性小麦品种,具有支链淀粉占比高、花青素含量高、适应性强、产量高以及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在白酒酿造应用过程中,能够提高产酒率、缩短窖藏期,使口感甜润。由此可见,紫糯麦适合种植且在酿酒上体现良好特性,符合酿酒工业和农业的特性。紫糯麦应用于传统白酒酿造的方法不多,开展紫糯麦在白酒酿造中的利用的研究,对于新型原料应用酿酒工业具有重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糯麦浓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可以在保持原先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白酒中总酯、己酸乙酯的含量,丰富白酒的香气,与传统浓香型白酒相比,杂醇油含量更少,保证白酒口感同时更保证白酒的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糯麦浓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糯麦、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和小麦混合后粉碎,作为原料备用;
(2)原料与酒糟混合后,再加入原料与酒糟总体积30~50%的糠壳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后的材料转入蒸甑,待蒸粮水沸腾后蒸粮65~80min;
(4)将蒸熟后的材料取出,加入1~1.5倍质量的蒸馏水,并鼓风冷却至30~35℃,调整水分含量为40~70%后,加入占蒸熟后材料质量15-30%的大曲,混合均匀;
(5)将拌曲后的材料密封发酵后,蒸馏取酒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1)粉碎后的原料的粒径为40~60目。
进一步地,步骤(1)高粱、大米、糯米以及玉米的质量比为5:0~3:0~2.5:0~2,小麦与紫糯麦的质量之和与高粱的质量比为1:5。
优选的,步骤(1)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以及紫糯麦的质量比为5:3:2.5:2:0:1。
进一步地,步骤(2)原料与酒糟的质量比为1:0.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1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