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2236.7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7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张静晓;孙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邵玉龙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联网 智能建筑 数字化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物联网监控系统和物联网报警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连接,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连接,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报警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传感器组件采集建筑的各种数据,并给予BIM进行建模,当发生故障时,在建模中能够显示故障位置,从而使得维护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准确及时的对故障进行处理,从而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且不易出现疏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是英文单词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定义为在设施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简单说就是由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现有技术中,建筑管理大多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巡检等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大,并且管理不及时,还容易出现疏漏等情况,而且在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判断故障所在,导致维护不及时,恶化故障,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物联网监控系统和物联网报警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连接,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连接,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报警系统连接。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在建筑物内的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和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讯连接。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建筑BIM数据采集单元、通讯系统状态监测单元、建筑结构形变传感器、建筑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建筑通风系统状态监测单元、建筑内环境烟雾传感器、建筑电控系统监测单元、建筑给排水水压监测单元、建筑安防系统状态监测单元、电梯运行状态监测单元、防火门开闭状态传感器,所述建筑BIM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建筑物的结构数据,所述通讯系统状态监测单元采集建筑物的通讯系统状态数据,所述建筑结构形变传感器采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形变数据,所述建筑内环境温度传感器采集建筑物内的温度状态,所述建筑通风系统状态监测单元采集建筑物内的通风系统状态,所述建筑内环境烟雾传感器采集建筑物内的烟雾,所述建筑电控系统监测单元采集建筑物电控系统运行状态,所述建筑给排水水压监测单元采集建筑物供排水水压状态,说是建筑安防系统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建筑物的安防系统运行状态,所述电梯运行状态监测单元采集建筑物电梯运行状态数据,所述防火门开闭状态传感器采集建筑物内各防火门开闭状态。
进一步,所述物联网监控系统包括核心数据处理器、云中心模型数据库、状态数据对比单元和建筑状态管理中心,所述核心数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数据处理器的模型数据输入端与所述建筑BIM模型建立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数据处理器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云中心模型数据库和所述状态数据对比单元连接,所述状态数据对比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核心数据处理器和所述云中心模型数据库连接,所述状态数据对比单元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建筑状态管理中心连接,所述建筑状态管理中心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报警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2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毫米波雷达及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检测方法
- 下一篇:会议界面的展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