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5549.8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仕杰;朱建安;陈喆;宋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信亚太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曹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 间充质 干细胞 血清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应用。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物;其中,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所述添加物包括转铁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连蛋白、黄芪甲苷、党参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本申请无血清培养基用于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各组分的协同配合作用,不但能促进脂肪干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能够降低细胞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从而提高脂肪干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并且无异源性污染,不存在引起排斥反应的潜在安全隐患,培养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应用。
背景技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是再生医学理想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和脐带组织、胎盘组织、脂肪组织等多种组织中。体外培养时容易贴壁生长,形成集落,分化成祖细胞,并能大量扩增。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还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能,尤其是免疫调节以及组织修复方面,其来源广泛、获取方便,能够快速扩增,有显著临床应用优势。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提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向软骨、骨、脂肪等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脂肪组织通过脂肪抽吸术或外科手术容易获取,对供者创伤较小且不涉及伦理问题。而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人和动物体内相对分布广泛、易于分离,且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大量扩增和长期稳定培养,现已是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最受欢迎的干细胞之一。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一直是个难题,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血清,主要采用含血清培养基。但是血清培养基中由于含动物来源血清成分,容易引起外源性污染,细胞形态变异等,且存在引起排斥反应的潜在安全隐患,而且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批次细胞的批间差异较大,增加了生产质量控制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应用,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主要采用含血清的培养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所述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物;其中,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所述添加物包括转铁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连蛋白、黄芪甲苷、党参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所述添加物由转铁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连蛋白、黄芪甲苷、党参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无血清培养基中,所述转铁蛋白的浓度为8~22μg/mL,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浓度为10~25μg/mL,所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为10~30ng/mL,所述纤连蛋白的浓度为50~80μg/mL,所述黄芪甲苷的浓度为8~15mg/mL,所述党参提取物的浓度为2~10mg/mL,所述芦荟提取物的浓度为5~15mg/mL。
进一步地,所述无血清培养基中,所述转铁蛋白的浓度为10~20μg/mL,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浓度为12~22μg/mL,所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为12~25ng/mL,所述纤连蛋白的浓度为55~75μg/mL,所述黄芪甲苷的浓度为10~13mg/mL,所述党参提取物的浓度为5~10mg/mL,所述芦荟提取物的浓度为10~15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信亚太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保信亚太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5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