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6331.4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勋;刘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7/06;B60T8/40;B60T1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韩迎之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制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及方法,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制动油壶、电机加压系统、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电磁阀、制动器、第一单向阀;电机加压系统与制动油壶连接;制动油壶、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之间两两互相连接;电机加压系统和机械加压系统均通过磁阀与制动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加压系统、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电磁阀连接。本发明在实现较好的制动踏板感的同时,实现了制动能量的回收,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制动增压,完成车辆的减速制动,当电机主动制动泵失效时,可以通过驾驶员踩制动踏板,实现安全制动。本发明的结构取代传统的真空助力器,能够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制动系统通常依靠发动机进气系统为助力制动器提供真空度作为主力动力来源,在没有发动机或者不能持续提供真空新能源的车辆上,无法保证真空助力器持续工作,且使用真空助力器的车辆无法实现主动加压制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内提供了电机助力装置,为了适应驾驶员的制动踏板感和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动能量回收,往往采用所谓解耦方案,即制动踏板产生的推力不会直接到达制动主缸,制动压力一般由电机助力机构产生的推力作用在制动主缸上所产生,为了实现所谓的解耦,制动踏板推杆和制动主缸之间不会直接相连,而是设计有一定的间隙,为了不改变驾驶员的制动习惯,适应驾驶员的制动踏板感,往往会在踏板和推杆之间增加弹簧或者橡胶加弹簧组合作为制动力的反馈来模拟踩踏板的感觉,这种弹簧式踏板感的模拟,液压没有真正参与,且踏板感觉无法调控,模拟的效果不佳,且弹簧在回位时会造成制动踏板顶脚的感觉,驾驶员体验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同时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提高电池能量的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动油壶、电机加压系统、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电磁阀、制动器;
所述电机加压系统与所述制动油壶连接;所述制动油壶、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之间两两互相连接;所述电机加压系统和所述机械加压系统均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制动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加压系统、机械加压系统、踏板模拟系统、电磁阀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机加压系统包括电机、滚珠丝杆螺母机构、电机位置传感器、第一单向阀、主动制动泵;
所述电机、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主动制动泵依次连接,所述电机位置传感器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转角和转速,便于控制输出的制动压力值;
所述主动制动泵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制动油壶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使制动油壶中的制动液导入制动泵,反向无法导通;
所述主动制动泵的出液孔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主动制动泵的输出制动压力值,即第一制动压力。
可选的,所述机械加压系统包括制动踏板、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主缸;
所述制动主缸的输入推杆与所述制动踏板连接,所述踏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制动主缸的输入推杆上,用来检测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被踩下的深度和速度,所述制动主缸与所述制动油壶连接。
可选的,所述制动主缸为双腔柱塞结构,包括B1腔和B2腔,所述B1腔的出液孔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用户获取制动主缸输出液压力的大小,即第二制动压力,当该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16线圈上电。
可选的,所述制动油壶为三腔油壶,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3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