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6683.X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川;柏书昌;朱玉琛;刘亚哲;王智;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B22/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高凌君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浮标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属于海洋观测设备领域;包括增稳装置外壳、通信模块、增稳模块、控制模块和重浮力调节模块;所述增稳装置外壳包括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指示灯内嵌于上半外壳中上部、太阳能光伏板位于上半外壳表面且同轴;所述通信模块位于内部竖轴最上方的天线舱段,可使装置与外界进行通信和控制;所述增稳模块包括竖轴、横轴、配重轴和连接轴承,通过重力可实现对天线的机械增稳,保障天线竖直向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对指示灯、光伏板和通信线缆等的控制组件;所述重浮力调节模块可调节装置整体的浮力情况。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等设备的稳定通信中继,扩大了水下设备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着广阔的海洋面积,同时也拥有者丰富的海洋资源,对于海洋资源的观测和合理开发利用有相当意义上的必要性。目前,对于特定海洋水域的观测主要是由飞行器、水上浮标、船舶、水下航行器等来完成。对于以上设备观测特定海洋水域的传统方法可大致总结为:1、飞行器(如航拍直升机、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等)飞到目标区域上空,对待测区域进行观测、监测或记录,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和便捷性,但是难以实现长时间的观测且噪音较大;2、水上浮标投放到目标水域,使用水下声学探测设备、防水相机和通信设备等进行探测,但是传统的水上浮标设备较大且都需要人维护,难以实现快速投放监测,对于小型可抛弃浮标又有着功能简单、大面积回收困难;3、船舶行驶到待测水域,使用船舶自身携带的装备进行对应目的的观测,但是相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有些观测成本较大;4、水下航行器行进到目标水域,使用自身相机和声学探测设备进行观测,或者ROV等航行器采用人工操作进行观测,但是传统航行器在下潜情况下就难以对齐进行实时控制和信息传递,且针对回转体型航行器漂浮时候的天线受水浪和风干扰的情况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信号连接。
为了解决以上叙述的问题,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被研制出来,这类增稳装置针对特定海域的观测提供了一种可产生持续稳定信号和可实时控制水下航行器的方案。一方面,增稳装置通过水面接插件连接水下航行器的通信控制线缆,给予其空中无线信号进行通信控制;另一方面,增稳装置自身可通过水密接插件5连接水声探测等声学设备,单独进行特定海域的观测,且可通过控制模块22传递信息给控制端,对于较大水域可通过多个增稳装置实现一定程度的协同观测。为海洋观测提供一种轻便、稳定、可靠的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将水面浮标和增稳装置结合。通过释放增稳装置,使得AUV、ROV等水下航行器在水下定深、水面漂浮两种位置下和水面行进、水下行进两种状态下实现其天线实时通信和控制。通过机械增稳装置,可以实现在外界环境(如水浪、水流等)干扰时天线还能保持竖直向上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信号连接效果,通过此增稳装置装置,可以实现水下航行器的水下实时控制、水下实时监测、水下作业等优势功能;同时,考虑到对于待观测水域的长时间探测需求,本发明还支持通过增稳装置只掉放水下声学设备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海洋水域观测,对于较大范围的水域可以使用多个增稳装置进行协同组网,获取的信息可以储存在自身控制模块22内并可无线回传。另外,考虑到能源补充和利用问题,为此特别在增稳装置的外围设计布满了太阳能光伏板2,保证增稳装置在出水状态下可以实时供电,还可将多余的电能通过线缆传给水下的航行器以增加其续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浮标用的增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稳装置外壳、通信模块、增稳模块、控制模块22和重浮力调节模块21;所述增稳装置整体进行了水密处理,外壳使用高强度耐压材料,可以在水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