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肽玻璃及含有环肽的药物组合物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8396.2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4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海;邢蕊蕊;袁成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5/12 | 分类号: | C07K5/12;C07K7/66;C07K7/62;C07K7/58;C07K11/00;C07K7/60;C07K7/56;C07K9/00;C07K7/64;C07K7/06;C07K5/103;C07K14/605;A61K9/00;A61K38/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肽 玻璃 含有 药物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肽玻璃、及含有环肽的药物组合物玻璃。本发明的环肽玻璃可同时发挥药效及药物辅料功能,与晶体及传统药物剂型或辅料相比,环肽玻璃可有效增加药物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血糖控制、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的药物递送及缓释领域应用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环肽药物新剂型及新辅料,特别涉及一种环肽玻璃、及环肽药物组合物玻璃。同时涉及有效地利用难溶性药物的相关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难溶性环肽药物转化为玻璃态,形成玻璃药物的制备方法。此环肽玻璃可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菌、血糖控制、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的药物递送领域,特别是实现药物缓释治疗。
背景技术:
环肽是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环化形成的,其结构具有一定的构象约束作用。环肽独特的拓扑学结构使得它们对化学、热和生物降解异常稳定。环肽中存在大量的氢键受体和给体,而氢键是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环肽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物和药理活性,成为药物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药效团。此外,环肽的受限构象使其表现出较线性肽更好的特异性和靶向亲和力,因此,环肽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衰老、免疫调节、增强记忆力、血糖调节等。
然而,环肽分子显著的刚性结构和极强的氢键形成能力,导致其存在水溶性差、易结晶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严重影响其药用活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采取了多种制剂学手段针对上述缺点进行改善,包括对环肽进行直接化学修饰改性(如N-甲基化修饰)或纳米载体包封(如脂质或胶束)在内的几种策略。然而,复杂的合成工艺、潜在的毒性以及环肽装载量低等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于热力学上更加稳定的晶体,玻璃态是一种亚稳态的无定形结构,其能够保留环肽分子的生物和药理活性。玻璃态环肽药物与晶态环肽药物相比,表现出高表面自由能及高分散度,能有效提高环肽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环肽玻璃可完全替代传统药用辅料,实现分散、增溶、粘合、控释等功能。特别是,可作为蓖麻油类药用辅料的替代品,有效避免组胺引发的致严重过敏反应。
目前尚未公开报道环肽玻璃,特别是尚未公开基于具有生物/药理活性和缓释功能的药物组合物玻璃、及将难溶性环肽转化为玻璃态的方法。
出人意料的,本发明发现环肽及其衍生物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可被加工成环肽玻璃、及环肽药物组合物玻璃。本发明同时发现了一种将难溶性环肽药物转化为玻璃态的方法,有效的增加了环肽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一发现得以完成。基于本发明所发现的环肽玻璃,其有望作为活性药物或药用辅料,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菌、血糖控制、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的药物递送及缓释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肽玻璃、及环肽药物组合物玻璃。及将难溶性环肽转化为玻璃态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所述玻璃是指呈现玻璃化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所述玻璃态是指保持类玻璃特性的无序组织结构,在X-射线衍射检测中无晶型结构,并且存在确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将难溶性环肽从晶态到玻璃态转变方法,有效改善难溶性环肽的体外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提高难溶性环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第一方面:基于环肽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肽为形如结构式1的环肽及/或其盐,所述环肽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A1-An独立地选自:
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硒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8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系统
- 下一篇:群智涌现机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