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盘剪厚薄过渡及升降速过程边浪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1616.7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1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简民;陈刚;黎友华;刘强;张俊;李新斌;陈丽娟;高岗良;黄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B23D3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乐综胜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厚薄 过渡 升降 过程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盘剪厚薄过渡及升降速过程边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对不同厚度的被剪带钢匹配不同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当被剪带钢厚度由厚向薄过渡时,对带钢减薄的过程中将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按梯度增加至与相应带钢厚度匹配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当被剪带钢厚度由薄向厚过渡时,对带钢增厚的过程中将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按梯度降低至与相应带钢厚度匹配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本发明能显著提高带钢边浪的抑制能力,提出了速度附加的控制方法,从而可以控制带钢避免出现圆盘剪速度小于带钢速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盘剪厚薄过渡及升降速过程边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圆盘剪是冷轧产线上用于带钢边部质量控制的关键设备。圆盘剪进行切边,以保证用户所需产品的宽度。通常要求板带产品两侧边部断面光洁、平直,无浪形、裂纹、撕裂、夹层、毛刺、亮点等缺陷。而较常出现的剪边质量问题是毛刺和边浪。毛刺问题通过更换刀片,调整刀片间隙和投入去毛刺辊后基本可以解决,而边浪问题出现较多,并且不容易解决。
冷轧板材的剪切过程就是上下圆盘剪刀片的刃口距离随着刀盘不断转动逐渐减小,带材经由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这三个阶段而最终完成剪切。板带边浪的实质是由于板带边部的某些区域所受的瞬时力超过了板带材料的屈服强度而导致局部塑性变形,外力消失后变形无法恢复,则表现为边浪。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带钢在匀速生产过程中剪边较易保证边部质量,但是在机组升降速过程中则非常容易发生边浪缺陷。
通常带钢在运行中往往会出现三种典型的情况:①圆盘剪速度与带钢速度相等,只要安装时刀片侧隙和重合度调整得合适,基本不会出现边浪;②圆盘剪速度大于带钢速度,通常发生在带钢穿带阶段,此情况下圆盘剪刀片的剪切性能变差,圆盘剪寿命降低,但是边浪的发生情况尚好;③圆盘剪速度小于带钢速度,机组运行速度大于圆盘剪的转动速度时会出现板带边浪情况,另外,在机组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情况下,由于圆盘剪的启动、停止、加速、减速性能没有调整到与机组速度一致,也很容易出现板带边浪情况。因此,带钢经圆盘剪发生边浪的机会主要发生在圆盘剪运行速度小于带钢速度的时候,此时尽管圆盘剪刀片也在剪切,但必然有部分带钢剪切边不是由剪切力剪切完成的,而是沿带钢方向的纯撕裂,因此,此时带钢边部所受的作用力情况要增加一个圆盘剪刀片对带钢边缘的撕裂力,撕裂力的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相反。撕裂力的作用点仅为带钢厚度,没有其他支撑,因此极易使带钢边部发生变形,造成塑性变形而出现边浪。根据上述分析,带钢在圆盘剪剪切期间最容易发生边浪的是在圆盘剪速度小于带钢速度时,在带钢升降速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速度匹配的问题,若需要降低边浪缺陷,拟采用新的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圆盘剪厚薄过渡及升降速过程边浪控制方法,能显著提高带钢边浪的抑制能力,提出了速度附加的控制方法,从而可以控制带钢避免出现圆盘剪速度小于带钢速度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盘剪厚薄过渡及升降速过程边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对不同厚度的被剪带钢匹配不同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
当被剪带钢厚度由厚向薄过渡时,对带钢减薄的过程中将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按梯度增加至与相应带钢厚度匹配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
当被剪带钢厚度由薄向厚过渡时,对带钢增厚的过程中将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按梯度降低至与相应带钢厚度匹配的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当被剪带钢的厚度属于第一规格时,匹配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为1.002;
当被剪带钢的厚度属于第二规格时,匹配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为1.005;
当被剪带钢的厚度属于第三规格时,匹配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为1.01;
当被剪带钢的厚度属于第四规格时,匹配圆盘剪与带钢的速度比为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1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