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4540.3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3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宇;李光辉;祁同晖;安学慧;杨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P3/20;F01P5/10;F01P5/12;F01P7/16;F02M2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田娜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组、机体、缸盖和节温器,水泵组包括机械水泵和气驱水泵,机械水泵和气驱水泵并联设置,机械水泵和气驱水泵的出液口均和机体的进液口相连通,机体的出液口和缸盖的进液口相连通,缸盖的出液口和节温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节温器的第一出液口和水泵组的进液口相连通。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泵组包括气驱水泵,利用车辆自带的储气罐的气体对气驱水泵进行驱动,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部件利用率得到了提升,气驱水泵和机械水泵并联设置,能够在车辆高速或发动机停机时增加冷却水的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车辆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
目前,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机械水泵,需要根据额定点工况给发动机配备一个机械水泵,在低速小负荷的情况下,水泵冷却能力过剩,导致能量浪费,同时在发动机紧急停车时,由于机械泵没有动力源,不能通过水循环进行发动机冷却,降低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另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电子水泵,能实现发动机水温的精准控制,但电子水泵价格较贵,控制逻辑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
水泵组,所述水泵组包括机械水泵和气驱水泵,所述机械水泵和所述气驱水泵并联设置;
机体,所述机械水泵和所述气驱水泵的出液口均和所述机体的进液口相连通;
缸盖,所述机体的出液口和所述缸盖的进液口相连通;
节温器,所述缸盖的出液口和所述节温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节温器的第一出液口和所述水泵组的进液口相连通。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水泵组、机体、缸盖和节温器的组合式结构,其中水泵组包括气驱水泵,利用车辆自带的储气罐的气体对气驱水泵进行驱动,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部件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同时气驱水泵和机械水泵并联设置,能够在车辆高速或发动机停机时增加冷却水的循环,通过控制中心还能够实时对双水泵进行调节,提升了可靠性,提高了发动机的作业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水泵的出液端设有第一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驱水泵的出液端设有第二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储气罐,所述气驱水泵的第一进口端与所述节温器相连通,所述气驱水泵的第二进口端与所述储气罐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端和所述储气罐之间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和控制中心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节温器的第二出液口和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液口和所述水泵组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实施,包括:
根据发动机转速大于零,判断发动机处于负荷作业状态;
根据发动机油耗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油耗量,判断发动机处于高负荷作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4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