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叶葡萄半自动采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4868.5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3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管敬喜;孙健;叶冬青;黄羽;李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46/28 | 分类号: | A01D46/2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黄丽华;严涓逢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葡萄 半自动 采收 | ||
本发明涉及收割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圆叶葡萄半自动采收机,包括底盘、扶手、振动模块、收集模块、控制器和电源,底盘内设置有空腔,振动模块用于震荡葡萄主干以便震落圆叶葡萄,收集模块具有较大的接收面积聚集落下的圆叶葡萄果粒。整个装置由用户手推,可以自由地在田间移动,转移方便。控制器位于用户单手可以随时操作到的位置,控制方便。通过电驱动冲击头振动葡萄主干之后,葡萄掉落的同时实现了筛选和聚集,最后取走下集料托便可,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收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叶葡萄半自动采收机。
背景技术
圆叶葡萄产于美国东南部,风味独特、果香味浓,抗病虫害,适应能力强,耐湿热气候环境,在美国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圆叶葡萄富含多酚类物质和花青素,抗氧化活性是其他葡萄的40倍,白藜芦醇是其他葡萄的6-8倍,且独具鞣花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抗肿瘤等保健效果,其果实不但可以鲜食,还可以酿制葡萄酒。
目前圆叶葡萄存在成熟期不一致的问题,给果实采收工作带来了困难。人工采收需要一粒一粒摘下,成本大、效率低。研究发现圆叶葡萄成熟过程存在一特性:同一果串上成熟的果粒容易脱落,未成熟的果粒不易脱落。可利用上述特点优化采摘流程。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叶葡萄半自动采收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采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叶葡萄半自动采收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和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划分为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底盘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临时打开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挡门和第二挡门,所述底盘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扶手,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外侧;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导向柱、撞击杆和冲击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撞击杆往复升降,所述冲击头位于所述撞击杆的上端,所述导向柱包围所述撞击杆用于引导撞击杆运动,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展开的上集料托和下集料托,所述上集料托位于所述底盘的上侧,所述上集料托为开口朝上的喇叭状结构,所述上集料托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下集料托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物体下落在所述上集料托之后被引导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和进入所述下集料托,打开所述第二挡门可抽出所述下集料托;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扶手上,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其转速。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容纳不同的单元,有效地避免两者相互影响。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到了葡萄主干具有一定韧性的特点,葡萄主干受到向上的冲击后会复位。在使用时,用户将装置推到葡萄主干的下方,插上冲击头(临时卸下冲击头主要是降低装置的整体高度,方便移动),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机的转速,然后调节冲击头撞击葡萄主干下侧的频率,如此将冲击头附近的成熟的圆叶葡萄震落。补充说明,冲击头通过水平的销钉临时连接撞击杆;由于撞击杆上下运动,销钉水平布置可以避免松动脱落。由于上集料托的侧面为倾斜状,掉落的圆叶葡萄会往中间聚集,然后掉落第二腔室、并最终掉落在下集料托之内。打开第二挡门后取出下集料托,将内部的圆叶葡萄倒入其他装置。由于圆叶葡萄主要酿造,所以少部分圆叶葡萄跌落后造成的表皮破损也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集料托为抽屉结构,所述下集料托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挡门连成一体。在使用时,拉出第二挡门便是拉出下集料托。采用上述方案,方便直接取走圆叶葡萄,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种方案中,下集料托的底部设置有单向轮,方便从侧面抽出。在另一种方案中,下集料托的侧面设置有导轨,相应地导轨的另一面固定在第二腔室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4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sCS基因在抑制黄瓜侧枝萌发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