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6653.7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4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顾亚萍;贾昕;王传跃;杨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华鼎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昕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8/38;A61K47/34;A61K47/26;A61K47/02;A61K9/19;A61K47/24;A61K47/10;A61K47/06;A61K47/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 代理人: | 王培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血清 白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0.1~1份,水0.5~20份,冻干保护剂0.1~10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0~250份,二甲基硅油100~500份,有机溶剂400~1500份,烷类固化剂500~600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溶解在水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冻干保护剂混合溶液混合,用超声或剪切进行乳化,获得的乳化液再加入二甲基硅油中进行搅拌,然后加入到烷类固化剂中固化再清洗,最后真空干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和药剂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血清白蛋白是生化实验室最常用的蛋白之一。牛血清白蛋白(BSA)又称为第五组分,是牛血清中的一种球蛋白,包含Chemicalbook58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66.430kDa,等电点为4.7。牛血清白蛋白在生化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牛血清白蛋白一般作为稳定剂被用于限制酶或者修饰酶的保存溶液和反应液中,稳定酶活性,并可防止酶的分解和非特异性吸附。有时可用于修饰某些多肽类药物,使其性质稳定。也可用于替代某些性质相似的蛋白类药物用于药物制剂的研发。
因此,开发一种牛血清白蛋白的微球,可用于替代一些蛋白类或多肽类药物的制剂的开发,减少原料药的使用,减少研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药物提供一种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微球,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0.1~1份,水0.5~20份,冻干保护剂0.1~10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0~250份,二甲基硅油100~500份,有机溶剂400~1500份,烷类固化剂500~6000份。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0.3~0.8份,水5~15份,冻干保护剂1~8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0~200份,二甲基硅油100~400份,有机溶剂500~1000份,烷类固化剂800~5000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牛血清白蛋白0.4~0.6份,水7~15份,冻干保护剂4~8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100~200份,二甲基硅油300~400份,有机溶剂500~800份,烷类固化剂3000~5000份。
本发明中的缓释微球由牛血清白蛋白、水、冻干保护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甲基硅油、有机溶剂和烷类固化剂按照相应份数的组分制成,保证最终制成的牛血清白蛋白缓释微球具有更佳的粒径。
由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具有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也无毒。本发明通过添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能够将适量份数的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包裹后成囊或成膜,每一颗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的牛血清白蛋白都是根据研究确定好的合适剂量,从而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作用于患者的剂量,无需多次给药,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将大大增加。
进一步,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乳酸和羟基乙酸聚合形成。乳酸和羟基乙酸均为单体,能够较为稳定高效的聚合后制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的质量比为50∶48~52,最优为50∶50。也就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的占比为50%,所述羟基乙酸的占比为50%;该质量比的乳酸和羟基乙酸才能达到最快速和最充分制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华鼎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昕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华鼎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昕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6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