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及其在创面止血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6731.3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振;刘可春;靳梦;朱坤福;张云;谢飞;祝蕾;李晓彬;盛文龙;王荣春;张轩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A61L24/02;A61L24/04;A61L24/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张娟;杨彪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聚糖 及其 创面 止血 修复 材料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和制备方法,包括核层和壳层结构的微球,微球的表面包覆氯化钙,壳层为肝素钠和海藻酸钠,核层由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和小檗碱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小檗碱被包裹在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中,肝素钠和海藻酸钠包裹在核层外侧,肝素钠和海藻酸钠中的羧基与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中的部分氨基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本发明的创面修复材料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材料按压在伤口处10~30秒,然后松开压力,材料便可以起到止血效果,随着伤口的愈合,材料逐渐降解吸收,伤口处不留疤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及其在创面止血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皮肤创面愈合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科学难题。医生在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后,通常要将伤口缝合、包扎,定期换药,并且每天检查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在检查伤口和换药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伤口的二次伤害,甚至引发细菌感染。患者如果平常不注意很容易触碰伤口,也会造成创面二次出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另外,老年人患者由于代谢慢,还存在伤口愈合缓慢的问题。
创面修复材料是覆盖于窗口表面,对皮肤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有的创面修复材料包括止血纱布、止血海绵、凝胶类产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但是,这些材料功能较为单一,止血纱布和止血海绵具有不错的止血效果,但是促创面愈合功能较差,需要定期换药,易引发二次出血和感染,凝胶类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创面修复作用,但是止血性能一般,不具备抗菌效果,极易感染细菌。另外,凝胶类产品中含有许多微小颗粒,容易随伤口进入血液,引发血栓。因此,开发一种兼具止血和促创面修复功能的创面修复材料,具有长效的抗菌作用,且对人体安全可靠,显得尤为重要。
小檗碱具有较好的消炎作用,肝素钠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但是现有的创面修复材料对小檗碱和肝素钠的负载率较低,无法发挥小檗碱和肝素钠在创面止血修复材料中的作用,并且现有的壳聚糖与聚谷氨酸交联复合材料由于其组成配比或者制备工艺不合理,会使得壳聚糖与聚谷氨酸交联复合材料结构太致密或者太松散,止血效果差,也限制了其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及其在创面止血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包括核层和壳层结构的微球,微球的表面包覆氯化钙,壳层为肝素钠和海藻酸钠,核层由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和小檗碱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小檗碱被包裹在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中,肝素钠和海藻酸钠包裹在核层外侧,肝素钠和海藻酸钠中的羧基与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中的部分氨基通过静电作用结合。
上述交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以重量份计,称取0.2~0.4份没食子酸、10份壳聚糖和1~3份γ-聚谷氨酸加入到100~200份溶剂中,在15~35℃,搅拌下加入1~3份缩合剂,搅拌反应24~72小时,得到反应液,向反应液中加入1200~2000份稀释剂,搅拌反应10~40分钟,过滤,滤饼为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
所述溶剂为二甲亚砜和/或N,N-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或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所述稀释剂为甲醇、乙醇、丙酮或乙腈;
②取步骤①所得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加入到900~1000份去离子水中,超声10~20分钟,在搅拌下滴加5~20份小檗碱的甲醇溶液,滴加速度为1~5滴/10秒,滴加完毕得到混合液,搅拌5~10小时,在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中透析,冻干,得到负载小檗碱的聚谷氨酸改性壳聚糖;
所述小檗碱的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6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