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AT变速器的双泵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2000.X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易强;薛迎春;刘海明;孙翠华;黄小东;徐朋;丁琳;赵梓琪;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D48/02 | 分类号: | F16D48/02;F16D25/10;F16H57/04;F15B21/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15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t 变速器 液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AT变速器的双泵液压系统,包括:机械泵、电子泵、单向阀、流量控制阀、二级减压阀、一级减压阀和主油压电磁阀。机械泵和电子泵均与外部油底壳连接以抽取液压油。机械泵还分别与流量控制阀、二级减压阀和一级减压阀连接。电子泵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还分别与流量控制阀、二级减压阀和一级减压阀连接。二级减压阀与主油压电磁阀连接,二级减压阀用于提供主油压为5bar的液压油。流量控制阀的与外部油底壳连接,用于排出液压动力源模块内多余的液压油。一级减压阀还分别与润滑模块和离合器控制模块连接,一级减压阀受控于主油压电磁阀将输出压力为20bar的液压油。本发明在总油量保持较低且满足液压需求下减少液压系统的能量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AT变速器的双泵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2AT变速箱使用的机械泵都是与电机相连,为了保证机械泵在电机机低速时也能给液压系统正常供油,在机械泵选项时通常以低速下满足液压系统为准,这样当电机转速在高速运行时,机械泵提供的油量会远远大于液压系统的需求,这些多余的流量就会造成液压系统效率低,形成能量浪费。
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换档控制、离合器的控制、变速箱润滑点冷却等。现有的2AT液压系统中由于变速器的润滑系统是针对离合器、轴承、齿轮进行冷却设计的。在换挡过程中,离合器在高速、高压力作用下滑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产生的这一部分热量没有被强制冷却的方式带走,会导致离合器的温度过高,加大离合器的磨损,从而影响变速箱的换挡品质,降低离合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还会烧坏离合器,导致变速箱失效。
为了给变速器提供足够的冷却润滑流量,在机械泵选型上要考虑泵的排量在低转速时也要满足冷却需求。但当泵的排量能满足低速下的液压润滑需求和控制需求时,在电机高速运行时,就会产生多余的流量造成液压系统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2AT变速器的双泵液压系统,以解决液压系统能耗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2AT变速器的双泵液压系统,包括:液压动力源模块、离合器控制模块和润滑模块。
液压动力源模块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输入端与外部油底壳油路连接,作为双泵2AT液压系统的供油端。第一输出端与外部油底壳油路连接,用于排出液压动力源模块内多余的液压油。第二输出端与润滑模块油路连接,用于为润滑模块提供液压油。第三输出端与离合器控制模块油路连接,用于为离合器控制模块提供液压油。
液压动力源模块中包括:机械泵、电子泵、单向阀、流量控制阀、一级减压阀、二级减压阀和主油压电磁阀。
机械泵的一端和电子泵的一端均经输入端与外部油底壳油路连接,用于抽取液压油。机械泵的另一端分别与流量控制阀的一端、二级减压阀的一端和一级减压阀的一端油路连接。电子泵的另一端与单向阀的一端油路连接,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流量控制阀的一端、二级减压阀的一端和一级减压阀的一端油路连接。一级减压阀的另一端与主油压电磁阀的一端油路连接,一级减压阀用于为主油压电磁阀提供主油压为5bar的液压油。流量控制阀的另一端经第一输出端与外部油底壳油路连接,用于排出液压动力源模块内多余的液压油。二级减压阀的另一端与离合器控制模块油路连接,二级减压阀受控于主油压电磁阀将输出至离合器控制模块的液压油压力为20bar。
润滑模块用于为离合器控制模块进行冷却。离合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液压油以控制内部的离合器。
进一步优选地,液压动力源模块还包括第一滤清器和第二滤清器,
第一滤清器设置于输入端与机械泵之间,第二滤清器设置于输入端与电子泵之间,第一滤清器和第二滤清器均用于过滤液压油。
其中,离合器控制模块包括PRND换档阀、若干离合器、以及与若干离合器相对应设置的若干离合电磁阀和若干离合换挡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瑞赛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2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