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培苗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6514.2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8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宇;马怀林;刘亚玲;张跃华;杨占坤;白杨;屈璐璐;郭秀芳;闫士元;刘思泱;王晓龙;吕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贾景然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拉善 地区 野生 苜蓿 组培苗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培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野生苜蓿的花苞;(2)外植体的消毒:(3)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初代培养基为添加了0.2mg/L 6BA、0.1mg/L NAA、0.5mg/L 2,4‑D和0.5mg/L AC的MS培养基;(4)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添加了0.2mg/L 6BA、0.1mg/L KT和0.1mg/L NAA的改良MS培养基;(5)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添加了0.5mg/L 6BA和0.5mg/L活性炭的1/2改良MS培养基;该方法保持了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的品种纯度,发挥其潜在的育种价值;取得了高效再生的效果,培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为建立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的组培体系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培苗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苜蓿是苜蓿属(Medicago)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苜蓿种类繁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
针对苜蓿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也很多,例如中国专利CN201210440085.6公开了一种德钦野生紫花苜蓿无菌苗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取野生紫花苜蓿的幼嫩叶片进行原球茎诱导、分化、壮苗、生根培养。通过本发明方法,繁育的野生紫花苜蓿在一月内可增殖系数为10,平均生根率为98%,平均移栽成活率为95%,极大地提高了野生紫花苜蓿的繁殖系数,阻止了由于野外植株少缺乏种子及种子成活率低,导致该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为该物种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繁殖方法;中国专利CN201110377534.2公开了一种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采用升汞与双氧水复合消毒法,实现既消毒效果彻底,污染率低,又对种子损伤最小的目的,最终解决当前外植体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采用TDZ+6-BA配合使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愈伤诱导率、形成速率,提高愈伤质量,而且还最大限度保留了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促进胚状体芽的形成,从而获得高效、省时、低毒、低褐化的苜蓿组培新技术方法。
目前关于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的组织培养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织培养方法的缺陷,本发明围绕外植体选择和培养基配方的选择两大难题,提供一种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培苗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阿拉善地区野生苜蓿组培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荒漠草原地区的野生苜蓿的花苞,外植体大小为0.27mm;
(2)外植体的消毒:
先用洗衣粉水清洗1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75%酒精消毒30s,升汞溶液(氯化汞)消毒3min,最后使用无菌水清洗5次;
(3)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将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置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最佳初代培养基为添加了0.2mg/L 6BA、0.1mg/L NAA、0.5mg/L 2,4-D和0.5mg/L AC的MS培养基,
所述6-BA为6-苄氨基嘌呤;NAA为1-萘乙酸;2,4-D为2,4-D-丁酯;AC为活性炭;
(4)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将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置入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最佳继代培养基为添加了0.2mg/L6BA 、0.1mg/L KT和0.1mg/L NAA的改良MS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5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