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6625.3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生奇;罗鲁东;刘兆元;钟世民;刘宏波;菅学辉;于洋;孙菁;武志鹏;王璞;王坤;庄梅雪;郭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概率 电流 接地 电力系统 单相 辨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单相接地辨识领域,提供了一种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包括获取相同母线各个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数据;将获取的所述暂态零序电流数据经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进行分类,提取异常数据;识别出发生单相接地概率最大的线路,完成小电流接地选线;其中,所述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是通过关联向量机建模找到零序电流向量与状态目标值之间的隐式函数,且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母线的任意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数据作为样本来确定其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相接地辨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6~66kV中压配电网的中性点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neutral ungrounded system,NUS),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即谐振接地系统(neutralresonant grounded system,NES)和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neutral resistor-groundedsystem,NRS);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不构成短路回路,且接地点的故障电流小,故这类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电系统。这类接地方式特点有:1)故障稳态信号微弱。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是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数值小。经消弧线圈补偿后(过补偿、欠补偿、完全补偿),数值更小;2)单相接地情况复杂,受电弧影响大。单相接地故障可分为:直接接地、经高阻接地、电弧接地以及雷击放电接地。单相接地往往伴随着电弧现象,而电弧又是典型的暂态过程;3)故障暂态特征复杂,随机性强。故障电压和电流在暂态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特征量,并且不受消弧线圈的补偿的影响。但是暂态信号特性复杂,在不同的故障发生条件下,暂态量信号又有所差异。
但是,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天气。由于树障、配电线路上绝缘子单相击穿、单相断线以及小动物危害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运行数据显示,单相接地在配电网故障中的占比高达80%。最为困难的是辨识出具体发生单相接地的线路,传统“接地试拉”方法,导致的短时停电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形式下,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应运而生,且业已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但统计数据显示其正确率在30%~50%之间,与期望值相距甚远。发明人发现,瓶颈在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特征量及其不显著,且易受现场噪声干扰,灵敏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及系统,其能够找出发生接地故障概率最高的线路,有助于提高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概率式小电流接地电力系统单相接地辨识方法,其包括:
获取相同母线各个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数据;
将获取的所述暂态零序电流数据经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进行分类,提取异常数据;
识别出发生单相接地概率最大的线路,完成小电流接地选线;
其中,所述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是通过关联向量机建模找到零序电流向量与状态目标值之间的隐式函数,且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母线的任意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数据作为样本来确定其参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获取的所述暂态零序电流数据经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进行分类为正常和异常两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识别模型为:
p(ti)=Ν(ti|y(xi;w),δ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