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844.4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G02B1/04;D01D5/42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维律师事务所 33319 | 代理人: | 王乃苍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反光 切丝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原料制备工序、反光膜制备工序、反光膜染色工序、切丝工序,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A:原料制备工序:
A1:涂料制备:取有机溶剂、填料、改性聚氨酯树脂、异氰酸酯、偶联剂并按照30~45:2~5:40~55:4~6:4~24重量份比例置于搅拌器中混合,搅拌速度设为1100转/分钟,搅拌20min,制得分散均匀的涂料,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由醋酸丁酯、醋酸甲酯、醋酸乙酯按照0.2~0.4:0.2~0.4:1重量份比例混合制得,所述异氰酸酯为拜耳TDI型L-75,所述填料为银粉;
A2:高折射率玻璃微珠(3)制备:取二氧化钛、碳酸钡、氧化锌、碳酸钙、碳酸钠、二氧化硅、碳酸锶、硼酸按照30~40:33~43:2~4:8~15:1~4:8~15:1~3:3~5重量份比例置于连续窑中,在1300℃环境下熔化25min,然后降温出炉并水淬料烘干,再经过打料、球化成形,形成成圆率≥99.5%的玻璃微珠,再进行酸洗、烘干退火,经机筛分级后,获得粒径为35~45微米、折射率为1.93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3);
A3: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高折射率玻璃微珠(3)的表面进行包膜处理;
B:反光膜制备工序:
B1:取经电晕处理的厚度为50μm的PET膜(1),再采用逗号刮刀涂布工艺将所述涂料均匀涂布在PET膜(1)的上表面,然后置于30~70℃的烘箱中,干燥40~50秒后形成半固态胶层(2);
B2:再将所述高折射率玻璃微珠(3)植入所述半固态胶层(2)中,置于60~85℃的烘箱中,干燥100~120秒后取出,再采用压光辊将所述高折射率玻璃微珠(3)压入所述半固态胶层(2);
B3:热压完成后,将所述半固态胶层(2)置于90~130℃的烘箱中,干燥80~90秒后取出,最终置于常温下自然固化5天,制得单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
B4:按照步骤B1-B3的操作,在所述PET膜(1)的另一表面形成同样的耐染色反光膜(4),从而制得双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逆反射系数大于25cd·lx-1m-2;
C:反光膜染色工序:采用深圳朋程染色烫带机对双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进行2道染制,再经过辊筒对压、加热辊整烫,制得表面光滑、无划伤、无脱落的均匀染色的双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逆反射系数大于25cd·lx-1m-2;
D:切丝工序:采用切丝机将双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切成0.2mm~3mm宽度的反光丝线,即完成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是先由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再加入对苯二甲酸单体和松香树脂复配制成,所述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8000-12000mPa·s,所述聚酯多元醇由癸二酸、间苯二甲酸、壬二酸、己二醇按照15~35:12~30:3~10:30~40的重量份比例混合后经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4中,采用NFZ-6型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对双面的耐染色反光膜(4)进行逆反射系数的检验,逆反射系数大于25cd·lx-1m-2,则为合格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辊筒为镀铬镜面辊,工作压力为2.4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加热辊的直径为800mm,数量为5支,每支加热辊的整烫温度介于150℃~200℃之间,相邻的加热辊之间设有温度差,5支加热辊按照整烫温度由低至高依次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染色反光切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采用NFZ-6型逆反射标志测量仪进行逆反射系数的检验,逆反射系数大于25cd·lx-1m-2,则为合格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凯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8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