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4450.9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献笛;赵小羽;崔硕;黄桂容;揭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8B21/24;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人 方法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快递员输入的派件指令,基于RFID读取装置获取快递柜内包裹的第一标识信息;接收用户输入的取件信息,判断该取件信息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获取该取件信息对应的包裹的第二标识信息,并控制柜门打开;在接收到柜门关闭信号时,基于RFID读取装置获取快递柜内剩余包裹的第三标识信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异常取件;若存在异常取件,则输出异常取件提醒,通过每次用户取件后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取件,若存在异常取件,及时提醒用户纠正该异常取件行为,避免了用户错拿快递导致归还快递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GPS定位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派件机器人被用来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派送问题,快递公司将快递统一安排给派件机器人,由派件机器人根据规划的路线派送快递,到达指定的地点后,由智能客服打电话让用户取件。用户只需要输入取件码或者使用人脸识别,就可以将快递取出。
派件机器人大多体积小,有的只规划一个快递柜,有的规划少量快递柜,这样就导致一个柜子同时放置多件快递。在领取包裹时,虽有取件码进行快递取件的防错,但是由于不是一柜一件,在柜门打开领取快递时,更多的是依靠用户的自觉性去避免拿错快递和恶意多拿的问题。不管是出于无心还是有意,若某一用户拿错快递,归还该快递的过程是十分耗时且费人力的,也给该快递真正的收件人带来不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派件机器人派件过程中,用户取件时容易错拿快递导致快递容易丢失或者快递归还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所述派件机器人包括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快递柜,所述快递柜用来存放贴有RFID标签的包裹,所述快递柜中设置有至少一个RFID读取装置,所述RFID读取装置用于获取包裹上RFID标签带有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所述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包括:
接收快递员输入的派件指令,基于快递柜内的RFID读取装置获取快递柜内包裹的第一标识信息;
在派件机器人派件过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取件信息,判断所述取件信息是否有效;
若所述取件信息有效,则获取所述取件信息对应的包裹的第二标识信息,并控制快递柜的柜门打开;
在接收到柜门关闭信号时,基于快递柜内的RFID读取装置获取快递柜内剩余包裹的第三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取件;
若存在异常取件,则输出异常取件提醒。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取件码、收件人姓名、快递单号、收件人电话、收件地址中的多个信息项;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包括与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信息项;
所述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分别逐条保存在第一预设表、第二预设表和第三预设表中。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取件信息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预设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取件信息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
若存在与所述取件信息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判定所述取件信息有效;
若不存在与所述取件信息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判定所述取件信息无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4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