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6586.3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6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大田正弘;谷内拓哉;有贺稔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531;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日本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为层压单体型的电池,且具有利用外装体从上下夹持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来加以收容的构造的电池中,即使在对收容有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部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抑制该外力对集电极耳引线及集电极耳产生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外装体的一张薄膜接触与电池的延伸设置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正交的顶面、底面及两个侧面而对它们进行覆盖,并且覆盖突出的前述电池的前述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进而,从前述端面的两侧的短边侧折入而在两侧形成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在前述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分配置并接合加强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特别是经外装体密闭的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汽车、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的各种尺寸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普及,对高容量、高输出的电池器件的需求迅速扩大。作为这种电池器件,可以列举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使用有机电解液作为电解质的液体型电池单体、或使用阻燃性的固体电解质代替有机电解液的电解质的固体电池单体等。
在这种电池器件中,已知一种利用层压膜(外装体)将电池包裹并密闭为板形状的层压单体型的电池单体。在电动车辆(Electric Vehicle,EV)和混合动力车辆(HybridElectric Vehicle,HEV)等用途中,使用的是将多个这种层压单体型的电池单体排列收纳在壳体内的电池单体集合体。借由利用外装体进行包裹,可以防止大气侵入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电池”是指由正负电极及电解质构成的电子元件的层叠体、以及由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构成的部件,另外,将电池用层压膜(外装体)包裹并密闭而成的器件被称为“电池单体”。
另外,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其具有以收容电池的方式将一张薄膜折返而成的外装体,目的在于在维持层压膜(外装体)的密闭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该电池单体可以在维持外装体的密闭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了在这种电池单体中,利用外装体从上下夹持集电极耳引线来加以收容的构造。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9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9/18882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层压单体型的电池单体中,当采用利用外装体从上下夹持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来加以收容的构造时,如果对收容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部位施加外力,则会对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施加应力,而电极可能破裂。该情况下,由于外装体的薄膜其本身的强度较弱,因此仅依靠外装体的薄膜无法充分保护内置的电池免受外力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为层压单体型的电池,且具有利用外装体从上下夹持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来加以收容的构造的电池中,即使在对收容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部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抑制该外力对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产生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电池单体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外装体的前述一张薄膜由以下部分构成:接触与延伸设置的前述电池的前述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正交的顶面、底面及两个侧面而对它们进行覆盖的部分;覆盖突出的前述电池的前述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的部分,也就是,从前述端面的两侧的短边侧折入而在两侧形成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并且从前述端面的两侧的长边侧折合而包裹前述端面,整体呈三角柱状的部分;及,从包裹前述端面的部分进一步沿着轴向延伸设置,将上下相对的两个面接合而夹持前述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部分;在前述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分配置并接合加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6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标签读取装置和收容装置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