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传感器通道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1435.7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璐琦;郭兰萍;付海燕;杨小龙;杨健;张悦;海城英;索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欣荣;刘秋芳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传感器 通道 石斛 产地 溯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可视化传感通道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1和/或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2;
其中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1的检测步骤包括:将紫色三角形纳米银与石斛提取液混合,然后引入Zn2+,静置反应,记录所得混合体系的颜色变化信息I;
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2的检测步骤包括:将蓝色三角形纳米银与石斛提取液混合,然后引入Cr3+,静置反应,记录所得混合体系的颜色变化信息II;
将颜色变化信息I或颜色变化信息II转变为RGB值,或将颜色变化信息I和颜色变化信息II转变得到的RGB值进行叠加;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RGB值进行模式识别,从而实现对石斛产地的快速可视化鉴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反应时间为3~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计量学方法可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斛产地包括安徽、浙江、云南或贵州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斛提取液采用超声提取工艺,采用的提取剂为20~25vol%的甲醇水溶液,采用的料液比为1g:(300~5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色三角形纳米银和蓝色三角形纳米银的尺寸边长为30~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色三角形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AgNO3、柠檬酸三钠和H2O2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快速加入NaBH4,室温25~30℃下搅拌反应25~30min,生成紫色胶体溶液;其中AgNO3、柠檬酸三钠、引入的H2O2和NaBH4的摩尔比为1:(15~20):(0.1~0.3):(4.5~5.5);其中AgNO3在所得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9×10-5~10×10-5mol/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三角形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AgNO3、柠檬酸三钠和H2O2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快速加入NaBH4,室温25~30℃下搅拌25~30min,生成蓝色胶体溶液;其中AgNO3、柠檬酸三钠、引入的H2O2和NaBH4的摩尔比为1:(15~20):(0.1~0.3):(3~4.4);其中AgNO3在所得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9×10-5~10×10-5mol/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1中,引入的石斛成分的含量以石斛提取液中引入石斛样品的生药计为0.5~1.0mg生药/mL;引入的Zn2+浓度为1.5~3.0×10-3mol/L;引入的紫色三角形纳米银的质量浓度为0.3~0.9mg/m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产地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传感检测通道2中,引入的石斛成分的含量以石斛提取液中引入石斛样品的生药计为0.5~1.0mg生药/mL;引入的Cr3+浓度为3.0~8.0×10-4mol/L;引入的蓝色三角形纳米银的质量浓度为0.1~0.5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14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