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1766.0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邹如兰;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致通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F16L57/02;B29C70/5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刘武勤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内压 纤维 编织 缠绕 复合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耐压管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由内向外依次复合包括:抗渗漏层、环向缠绕层、纤维编织层,所述抗渗漏层由通过浸胶第一热固性树脂固化的抗渗纤维构成,所述环向缠绕层、所述纤维编织层由第二热固性树脂加压浸胶并与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同时固化为一体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的制备方法,依次经过内层预浸、环向缠绕、编织外层、二次浸胶、固化拉挤。本发明通过第二热固性树脂加压浸胶,有效的将抗渗漏层、环向缠绕层和纤维编织层的间隙及其各自本身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保证管体的三个部分固化为一个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压管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因其性能优异,可设计性,已广泛应用于涉及排水、化工、电缆的耐压管道各领域。但是纤维增强热塑性管道现阶段仍处于不成熟时代,具有生产方法繁琐、产品价格高昂、环刚度偏低等问题,且在大口径领域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当前市场耐压管道大多数采用热塑性材料,如PE、PP。增强抗压性的手段多数在外层加强,如钢丝网增强PE、纤维增强PP等,然而由于热塑性材料强度低,要满足一定工作压力,产品厚度要达到一定尺寸,进而增加生产、运输存储各方面的压力。
并且当前并没有有效用于增强管道抗内压的方式,如申请号为CN201520121276.5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双角度缠绕结构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管”的实用新型专利仅仅通过对多层纤维缠绕角度调整加强管道承受内压,并不能实质上解决管道抗内压的问题。
因此当前管道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缠绕方法生产,可以增加管道的抗外压能力,但生产效率低,产品价格也高,没有太高市场价值;二、管道拉挤生产方法,生产效率能有效的保证,但常规的材料和方法都不能满足耐压管道的抗内压的要求;三,编织缠绕拉挤方法,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且裂纹互相贯通,导致管道内部承受水压时,水会沿着裂纹向外表渗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编织缠绕拉挤生产的管道抗内压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由内向外依次复合包括:抗渗漏层、环向缠绕层、纤维编织层,所述抗渗漏层由通过浸胶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抗渗纤维构成,所述环向缠绕层由纵向纤维和环向纤维交错缠绕而成,纤维编织层有编织纤维构成,所述环向缠绕层、所述纤维编织层由第二热固性树脂加压浸胶并与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同时固化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为低收缩热固性树脂,为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收缩率。
优选的,所述抗渗纤维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抗内压纤维编织缠绕拉挤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层预浸,浸胶在第一热固性树脂内的抗渗纤维导出烘干并包覆到芯模上,制备抗渗漏层,其中第一热固树脂为低收缩热固性树脂,第一热固性树脂且为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抗渗纤维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S2、环向缠绕,缠绕机将纵向纤维和环向纤维交错缠绕在步骤S1制备的抗渗漏层外表面,制备环向缠绕层;
S3、编织外层,编织机将编织纤维编织在步骤S2制备的环向缠绕层外表面,制备环向缠绕层,得到管体半成品;
S4、二次浸胶,在注胶泵的作用下,抗渗漏层、环向缠绕层和纤维编织层的间隙内及其各自本身的缝隙内进行二次浸胶,得到管体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致通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致通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1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