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电加热式载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0232.4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德田昌弘;野吕贵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8/06 | 分类号: | C04B38/06;C04B38/00;C04B37/02;C04B35/565;C04B35/622;C04B41/87;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结构 制造 方法 加热 载体 | ||
1.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成型工序,该工序中,将含有以碳化硅及金属硅为主成分的陶瓷原料的成型原料挤出成型,得到蜂窝成型体,该蜂窝成型体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将所述蜂窝成型体干燥,得到蜂窝干燥体;以及
烧成工序,该工序中,将所述蜂窝干燥体烧成,得到蜂窝烧成体,
所述干燥工序具备:
第一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将所述蜂窝成型体以2~200MHz的频率进行介电干燥,由此使介电干燥后的蜂窝成型体的水分飞散率为30~85%;以及
第二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在所述第一干燥工序后,对所述水分飞散率为30~85%的蜂窝成型体进行热风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工序中的所述介电干燥的频率为10~150MHz。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电干燥后的所述蜂窝成型体的水分飞散率为45~8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工序中,包括将干燥气氛中的相对湿度控制为30~100%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干燥气氛中的相对湿度进行控制的工序包括:对所述蜂窝成型体盖上罩部件,利用所述蜂窝成型体的飞散水分来提高所述罩部件内的相对湿度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干燥气氛中的相对湿度进行控制的工序包括:向所述蜂窝成型体的周围供给湿润蒸汽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工序包括:对所述介电干燥中使用的平行平板电极的电极间距离进行控制,由此控制所述介电干燥后的所述蜂窝成型体的水分飞散率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工序包括:对所述蜂窝成型体的输送速度进行控制,由此控制所述介电干燥后的所述蜂窝成型体的水分飞散率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工序包括:对所述成型工序中制作的所述蜂窝成型体的隔室的流路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控制,由此控制所述介电干燥后的所述蜂窝成型体的水分飞散率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在所述蜂窝干燥体的侧面涂布含有陶瓷原料的电极部形成原料,使其干燥,夹着所述蜂窝干燥体的中心轴,在所述外周壁的外表面上以沿着所述隔室的流路方向呈带状延伸的方式设置一对未烧成电极部,制作附带有未烧成电极部的蜂窝干燥体的工序,
所述烧成工序为:将所述附带有未烧成电极部的蜂窝干燥体烧成,得到具有一对电极部的蜂窝结构体的工序。
11.一种电加热式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利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蜂窝结构体的所述一对电极部分别电连接金属电极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02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