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梁组件平行度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0512.5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亮;冯良波;曹磊;张嘉伟;聂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组件 平行 快速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牵引梁组件平行度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涉及动车组转向架牵引梁组件的装配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楔形对中检测板、定位检测板、底座平台、尼龙锥形套、止挡、气缸和气缸支撑座。本发明通过楔形对中检测板的中垂面替代定位槽虚拟中心面A,并通过定位检测板替代基准面,巧妙地实现了定位槽虚拟中心面A与基准面之间平行度的快速检测,便利性高;本发明从横向测量和纵向测量两个维度的平行度定量测量,检测精度高,可靠性高;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降低了物料运输成本和设备的检测成本,并大幅简化了测量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组转向架牵引梁组件的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梁组件平行度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4所示,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动车组转向架牵引梁组件8由锥形中心销套8-1同轴压装至牵引梁8-2中而形成,牵引梁8-2上的四个牵引拉杆装配孔8-2-1的八个端面均平行,此端面是平行度检测的基准面,锥形中心销套8-1上的定位槽8-1-1沿长度方向的中垂面是定位槽8-1-1的虚拟中心面A,压装完成后,需要保证定位槽8-1-1的虚拟中心面A与基准面满足平行度0.2mm的形位公差要求。在牵引梁组件8的装配制造过程中,由于锥形中心销套8-1为硫化橡胶产品,故其外圆直径的不均匀性时常导致压装过程中出现自转现象。这样会使装配后的定位槽8-1-1的虚拟中心面A与牵引拉杆装配孔8-2-1的端面即基准面无法满足平行度0.2mm的形位公差要求,该种情况也会随着压套夹具长期受到扭转力变形而加剧,而且还存在超差后难于发现和检测成本高的窘境。
动车组转向架首列车的前十个牵引梁组件8必须用3D检测设备才能直接验证产品和夹具的形位公差精度。但随着夹具的磨损和锥形中心销套8-1自转现象而导致装配偏离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便于快速检测和发现,这会导致锥形中心销套8-1在后续的装配中产生定位困难和干涉的情况,直到装配后期才能发现,产生产品质量和拆装效率方面的影响。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装配后的牵引梁组件压装平行度的快速检测设备和方法。
中垂面是指能将具有对称结构的物体对称地分成互为镜像的两部分的剖切平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3D检测设备检查成本高,以及因夹具磨损和锥形中心销套自转现象而导致装配偏离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便于快速检测和发现,这会导致锥形中心销套在后续装配中产生定位困难和干涉的情况,直到装配后期才能发现,影响产品质量和拆装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梁组件平行度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牵引梁组件平行度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楔形对中检测板、定位检测板、底座平台、尼龙锥形套、止挡、气缸和气缸支撑座;
楔形对中检测板的上部是平板,平板的下部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楔形板,楔形板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减,楔形板上部的厚度等于牵引梁组件的定位槽的宽度,楔形板的高度小于定位槽的深度;平板后侧壁的端部固连有第一横向限位块,第一横向限位块及其底面B均垂直于平板的后侧壁,且底面B平行于平板的上端面;平板在与第一横向限位块同一侧的后侧壁上固连有第一纵向限位块,第一纵向限位块的侧面C与第一横向限位块之间设有用于数显内卡钳的探测头通过的间隙,第一纵向限位块及其侧面C均垂直于平板的后侧壁,且侧面C垂直于平板的上端面;
定位检测板的主体是矩形板,矩形板的前侧壁固连有两个用于定位牵引梁组件同侧两个牵引拉杆装配孔的定位柱,矩形板的前侧壁上部固连有第二横向限位块,第二横向限位块及其底面D均垂直于矩形板的前侧壁,且底面D平行于矩形板的上端面;矩形板的前侧壁上部固连有第二纵向限位块,第二纵向限位块的侧面E与第二横向限位块之间设有用于数显内卡钳的探测头通过的间隙,第二纵向限位块及其侧面E均垂直于矩形板的前侧壁,且侧面E垂直于矩形板的上端面;使用时,底面B与底面D共面,侧面C与侧面E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0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铆钉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线束缠绕纺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