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2550.0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3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雷;徐峰;谭伦;王辉;徐折贵;徐建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F15/50 | 分类号: | E05F15/50;E05F3/04;E05F5/10;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卫媛媛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舱门 液压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所述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包括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第一液控单向阀3、手动截止阀4、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位移传感器6、第二液控单向阀7、单项节流阀8、节流阀9、换速电磁阀10、手摇泵11、单向阀12及管路组成,其中: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P口及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P口分别连接到液压源的P口,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R口及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R口分别连接到液压源的R口,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A口通过第一液控单向阀3连接到两个尾舱门收放作动筒的无杆腔,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A口通过换速电磁阀10、节流阀9、单向限流阀8连接到两个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有杆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直升机尾舱门的收放是大型运输直升机的的必要功能之一,便于实现人员及货物的装载。
现有技术中,大型运输直升机尾舱门的多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但是,现有的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存在以下的缺点:需依靠外部机械锁将尾舱门锁定在特定位置,使得机械锁机构结构复杂且可靠性低;为降低尾舱门放下时的冲击,尾舱门的放下速度较慢。
针对现有直升机尾舱门液压系统的上述缺点,需要一种技术来满足直升机尾舱门锁定及开锁的高可靠性、尾舱门放下快速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能够将尾舱门锁定在任意位置,在尾舱门关闭位置具备双重锁定设计,确保尾舱门关闭可靠;在尾舱门放下前段行程阶段,尾舱门快速放下,尾舱门打开的后段行程,减缓尾舱门的放下速度,降低冲击,提高了尾舱门放下速度。;在丧失动力源时,可手动实现尾舱门的应急放下。
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所述直升机尾舱门收放液压系统包括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第一液控单向阀3、手动截止阀4、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位移传感器6、第二液控单向阀7、单项节流阀8、节流阀9、换速电磁阀10、手摇泵11、单向阀12及管路组成,其中:
液压源的供压口为P口,回油口为R。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P口及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P口连接到液压源的P口,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R口及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R口分别连接到液压源的R口,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A口连接到第一液控单向阀3的A口,第一液控单向阀3的K口连接到第二液控单向阀的A口,第一液控单向阀3的B口连接到两个尾舱门收放作动筒的无杆腔,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A口连接到换速电磁阀10的A口,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P口连接到节流阀9,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R口连接到单向限流阀8,节流阀9及单向限流阀8并联后连接到两个第二液控单向阀3的A口,第二液控单向阀3的K口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无杆腔管路上,第二液控单向阀3的B口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有杆腔;手摇泵11吸油口连接到液压源的R口,单向阀12安装在手摇泵11的供压出口;手摇泵11、单向阀12通过管路与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并联;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的两腔通过手动截止阀4连接,位移传感器6安装在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上。
具体的,液压源压力正常时下,手动截止阀4关闭,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的两腔不连通。
具体的,当尾舱门处于收起位置时,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处于断电状态、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处于断电状态、换速电磁阀10处于断电状态。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的R口与A口连通、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R口与A口连通,尾舱门放下电磁阀1及尾舱门收起电磁阀2的P口处于关闭状态,故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处于低压状态。此时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的活塞杆处于收回的极限位置,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的无杆腔端头内置机械锁,将活塞杆锁定。第二液控单向阀7K口为低压,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有杆腔内的油液无法由对应第二液控单向阀7的B口流动A口,第二液控单向阀7起到液压锁的作用,将油液封闭在尾舱门收放作动筒5有杆腔内,使活塞杆无法伸出。双重锁的设计使得尾舱门更可靠的锁定在收起位置,避免尾舱门意外放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