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7433.3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农;延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C10G45/44;C10G4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加氢裂化 开工 液氨上料 机构 | ||
1.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中的反应器入口(12)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3)以及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4),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中的换热盘管(41)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5),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上设置有热量触发机构(9),所述热量触发机构(9)中的热胀冷缩件(92)受热后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板(95)被拉动的同时第二密封板(96)被推动,进而使得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第三分流管(66)的通路被转换,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合流管(8),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8)的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2)中第一合流管(25)内部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到供水机构(3)中水箱(31)内部后与蒸汽发生机构(5)中保温箱体(51)内部的常温水换热后持续产生蒸汽气流,蒸汽气流进入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的上壳体(62)中后带动桨叶(64)进行旋转,使螺柱(63)驱动活塞(65)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输入或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包括反应器(11)与反应器入口(12),所述反应器入口(12)开设于反应器(11)正面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2)包括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排水管(23)、第一分流管(24)和第一合流管(25),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和排水管(2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自后向前均匀固定设置于反应器入口(12)底部,多个所述进水管(22)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左侧,多个所述排水管(23)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右侧,所述第一分流管(24)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进水管(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排水管(2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水箱(31)、供水管(32)和水泵(33),所述供水管(32)固定贯穿设置于水箱(31)顶部,所述水泵(33)设置于供水管(32)上,且水泵(33)与水箱(31)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32)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24)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包括换热盘管(41)与循环管(42),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冷却水输出端与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出端与循环管(4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42)的输出端贯穿水箱(31)侧壁并延伸至水箱(3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包括保温箱体(51)、水源管(52)和第二分流管(53),所述保温箱体(51)套接设置于换热盘管(41)外部,所述水源管(52)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右侧顶端,所述第二分流管(53)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74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光核纤孔菌CM01及其应用
- 下一篇:号码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