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7433.3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农;延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C10G45/44;C10G4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加氢裂化 开工 液氨上料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涉及到炼油技术领域,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中的反应器入口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以及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所述换热循环机构中的换热盘管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所述蒸汽发生机构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本发明利用温控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在避免热量浪费的同时,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同时相较于压力泵,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时更加方便,可靠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加氢裂化工艺是在临氢、高温、高压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馏分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多环芳烃加氢饱和及开环裂化,转化为轻油和中间馏分油等目的产品的过程,目前的加氢裂化装置一般都是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硫化开工,在现有技术中,催化剂开工可以选择注入氨和不注入氨的两种方式,但各有其利弊。
注入氨的方式典型过程一般为: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向反应系统引进低氮油,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80摄氏度,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在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摄氏度,恒温硫化至少8h;230摄氏度恒温硫化4小时后,启动注氨泵,开始注氨钝化;注氨开始2小时后,开始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开始分析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230摄氏度恒温硫化结束后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250摄氏度,且任一床层温升≯5摄氏度;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并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320摄氏度,恒温8h。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加氢裂化开工过程中,需要较为准确的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进而避免出现长时间温度低于或高于标准温度所导致的反应精度降低的情况,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设置基于水冷的温控组件来实现反应器入口的温度快速调节,进而使反应器入口可以采用过盈加热的方式进行反应。
但是上述采用温控组件进行反应器入口温度快速调节的方式经技术人员实际验证后还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组件内部的水在换热完成后并循环回到冷却液存储箱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热量逸散的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作环境内升温的同时,还会造成热量的浪费。
同时在采用上述器外注入无水液氨的方式时,会需要使用压力泵对无水液氨进行输送,由于压力泵属于周期性间歇开启的设备,因此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结构过于复杂的同时,不便于进行检修。
因此,发明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中的反应器入口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以及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所述换热循环机构中的换热盘管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所述蒸汽发生机构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热量触发机构,所述热量触发机构中的热胀冷缩件受热后对滑动柱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板被拉动的同时第二密封板被推动,进而使得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中第三分流管的通路被转换,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的液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合流管,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的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中第一合流管内部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到供水机构中水箱内部后与蒸汽发生机构中保温箱体内部的常温水换热后持续产生蒸汽气流,蒸汽气流进入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中的上壳体中后带动桨叶进行旋转,使螺柱驱动活塞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输入或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化长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7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光核纤孔菌CM01及其应用
- 下一篇:号码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