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鲁替尼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9040.6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明;杨家俊;王进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美倍他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519 | 分类号: | A61K31/519;A61K31/427;A61K31/496;A61K31/537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邹智弘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依鲁替尼 药物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依鲁替尼和CYP3A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的CYP3A酶抑制剂为利托那韦,酮康唑或可比司他;依鲁替尼和利托那韦的重量比为1∶0.5至1∶20,依鲁替尼和酮康唑的重量比为1∶2至1∶40,依鲁替尼和可比司他的重量比为1∶1至1∶30。本发明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细胞色素CYP3A抑制剂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作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其中依鲁替尼的日用剂量为每人0.2‑2.0mg/kg。
相关申请信息
本申请是2015年8月27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510530674.7”、发明名称为“依鲁替尼的药物组合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依鲁替尼和CYP3A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的CYP3A酶抑制剂为利托那韦,酮康唑或可比司他;依鲁替尼和利托那韦的重量比为1:0.5至1:20,依鲁替尼和酮康唑的重量比为1:2至1:40,依鲁替尼和可比司他的重量比为1:1至1:30。
背景技术
依鲁替尼(Ibrutinib)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有效阻止肿瘤从B细胞迁移到适应于肿瘤生长环境的淋巴组织,发挥靶向抗肿瘤作用;对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具有较好的疗效。
依鲁替尼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CYP3A4酶代谢。由于较强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未知的毒性或副作用。因此,依鲁替尼应避免与CYP3A4酶抑制剂如利托那韦(ritonavir)、印地那韦(indinavir)、纳非那韦(nelfinavir)、沙奎那韦(saquinavir)、波西普韦(boceprevir)及酮康唑(ketoconazole)等同时使用(http://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3/205552lbl.pdf)。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外发现,依鲁替尼与一定比例的CYP3A酶抑制剂联合,不仅能够显著增强依鲁替尼的抗肿瘤作用,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其副作用。所说的CYP3A酶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利托那韦(ritonavir),酮康唑(ketoconazole)或可比司他(cobicistat)。
因此,本发明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利托那韦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为依鲁替尼和利托那韦的重量比为1:0.5至1:20。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利托那韦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为依鲁替尼和利托那韦的重量比为1:1至1:20。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利托那韦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为依鲁替尼和利托那韦的重量比为1:1至1:10。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酮康唑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依鲁替尼和酮康唑的重量比为1:2至1:40。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酮康唑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依鲁替尼和酮康唑的重量比为1:4至1:40。
更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有效治疗量的依鲁替尼及其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酮康唑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依鲁替尼和酮康唑的重量比为1:4至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倍他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美倍他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